《朦朧詩詩群·顧城·門前》新詩鑒賞
我多么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扇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有門,不用開開
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還要流浪
我們把六弦琴給他
我們不走了,我們需要
土地,需要永不毀滅的土地
我們要乘著它
度過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時狹隘
然而,它有歷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們愛土地
我們站著,用木鞋挖著
泥土,門也曬熱了
我們輕輕靠著
十分美好
墻后的草
不會再長大了
它只用指尖,觸了觸陽光
顧城被人們稱為“童話詩人”。他的確是一個“童年質情結”極強的人,他固守在自己那片單純、晶亮的童年經驗里,他偏執地拒絕著成熟。但是,顧城詩歌的“童話”性質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童話。通過細讀我們會發現,顧城的“童話”,是涉過了騷動不寧的內心風暴后,重返童年的“家園”,或者說是詩人在向人們呼求:在這個心靈流浪的年代,讓我傾述我的家園! 讓我重返孩子般的純真和明亮!
這首詩就很鮮明地體現了這種色澤和光調?!拔叶嗝聪M?,有一個門口/早晨,陽光照在草上”。開始,詩人就道出了他的“希望”。這種“希望”是非常普通的,也是非常簡單的。但它的暗示性很強,是詩人對安寧、生機的向往?!拔覀冋局?扶著自己的門扇/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這是一幅簡潔的圖畫,像是兒童用稚拙的手涂就的蠟筆畫,它描繪的是自然,但底層卻是詩人對世界的理解,對生命中尋求“自己的門扇”這種安全感的需要的跡寫。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一切是那么安謐,詩人的心就這樣安頓下來,望著自然,他不必去和這個世界錙銖必較了! “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但世界上并不只是陽光照在草上那樣單純明麗,所以詩人內心仍然有著隱憂,他基于一種逃避的和尋求安全感的內心渴望,說“有門,不用開開/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誰知道大門打開,轟然涌進的是什么?這種心境,和小孩子用鋪蓋和枕頭壘成“房子”,躲在里面等媽媽回來一樣,是對外界的恐懼,又是一種體驗創造愉快的復雜心理。顧城詩歌中對童年經驗不著痕跡的回味,就是這樣打動我們的!
接下來,詩人一改前面那種天真明凈的語言,漸漸換成有思辯色彩的語言。讓黑夜去流浪吧,我們疲倦了,我們要躺在土地的大床上。雖然它“是粗糙的,有時狹隘”,但它有歷史,有天空,有月亮,有露水和早晨……這些足夠了,我們還企望求得更多的什么?!這些意象雖是出于直覺,但內中的理性精神是顯而易見的——這是對人欲橫流的世界的批判。孩子的向往,是人類最初的、未經丑惡熏染的純真的向往!在這樣的向往里,“我們輕輕靠著/十分美好”!
“墻后的草/不會再長大了/它只用指尖,觸了觸陽光”。這“不會再長大”的小草就是詩人自己的寫照。他拒絕成熟,拒絕那難以對抗的生存,他幻想永遠觸著陽光的絨毛,搖著透明的露水和早晨……但這一切卻是那么脆弱,那么難以企及。當我們讀完之后,我們的心不再像剛才那么輕松。我們也深深理解了詩人,為什么對這么微薄的希望、唾手可得的希望還要祈使地說:“我多么希望……”啊!
這就是顧城式的“天真”。這就是天真到了十分,才是真正的深沉!
上一篇:《象征派詩群·李金發·里昂車中》新詩鑒賞
下一篇:《九葉派詩群·辛笛·門外》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