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初唐·宋之問
宋之問(約656-約713),字云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
在武則天的文學侍從中,宋之問是人品最卑下的,但是詩又是做得最好的。
上元二年(675),宋之問進士及第。武則天稱帝后,他以文才得以扈從左右,要不是因為口臭(齒疾),還差一點成為武則天的男寵。他于是改而諂事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張昌宗,甚至為張易之捧溺壺。
神龍元年(705)正月,宰相張柬之等逼武后退位,誅殺二張,迎立唐中宗。張易之倒了,宋之問當然也就被貶了,他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但他貪戀往日的富貴榮華,第二年又偷偷逃回洛陽,躲在朋友張仲之家。當時是武三思當權,張仲之與朋友密謀誅殺武三思,宋之問見機會來了,馬上去告密,張仲之被殺,他卻因此擢任鴻臚主簿。宋之問賣友求榮,“深為義士所譏”,“天下丑其行”。
景龍元年(707),武三思被殺死后,宋之問馬上又投靠太平公主,但看到安樂公主權勢更盛,馬上又改投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十分生氣,調查到他在主持科舉考試時收受賄賂,把他貶到越州(今浙江紹興)去做長史。
這一次宋之問算是有一點點醒悟了,離開腐敗的宮廷,來到山水秀麗的大自然,他有一點想洗心革面了。但宮廷又發生政變了,太平公主聯合李隆基(后來的唐明皇),誅殺了有武則天一樣的野心,卻沒有武則天雄才大略的韋后和安樂公主。站錯了隊的宋之問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被流放到欽州(今廣西欽州)去了。先天元年(712),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他被賜死于徙所。
宋之問人品低下,卻又因為詩寫得好,在生前也是很榮耀的,他是兩次宮廷詩歌大賽的冠軍。
第一次是武則天率群臣游龍門,命大家寫詩,先成者賜錦袍一領。東方虬詩先成,武則天就把錦袍賜給他了。但是,詩歌的優劣不是以做詩的速度為標準的,武則天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宋之問的詩雖然后成,但武則天讀了以后認為確實比東方虬寫得好,就把剛剛賜給東方虬的錦袍奪過來,改賜給了宋之問。一領錦袍事小,關鍵是名。這事讓宋之問大大地出了一回風頭。
第二次是唐中宗時,也搞了一次詩歌大賽,評委是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兒。她站在樓上,把看不上眼的詩扔下來,就像雪片一樣。后來,只剩下宋之問和沈佺期兩個人的詩了。最后,沈佺期的詩也被扔下來了。上官婉兒評價說,兩詩功力悉敵,但沈詩最后“微臣凋朽質,羞睹豫章材”,文氣到此已盡。宋之問詩結句是“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有點余音裊裊的味道。一番評騭,連落榜的沈佺期都心悅誠服。
其實宋之問的這些應制詩都不好,他的好詩,是在貶謫以后所寫的,雖然境界仍然不高,但懷鄉思親的情緒,還是比較感人的。比如著名的《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還有那首更為著名的《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的主要貢獻,是和沈佺期等人一起完成了律詩的格律。
上一篇:唐代著名詩人·中唐·孟郊
下一篇:唐詩格律·近體詩的格律·對與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