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人說歷史又要重演了——必要重演就讓他重演吧!”——甘地這么向群眾說。
這其實是民眾領袖的態(tài)度,即算舊事一套一套的重演,有什么關系呢?改革是終于應該改革,進步也終于期有進步。歷史好像決定著將那樣,我們偏要這么樣,這方能使社會有進步。當然,甘地并非不懂歷史的人,然正因為他深懂歷史,所以看空了歷史,他取這種態(tài)度!
一代一代的人在中國演替得真快,許多青年人好像變成遺老了,設若將現(xiàn)代的中年人置于三四十年前的中國,則知大概不會有革命和民國的,稍一碰了歷史的勢力,便立刻回過頭去;自動化為被動,于是乎也百無可為了。
倘若順歷史的重演呢?中國從來有皇帝,數(shù)十年后仍行君主專制,也很相宜;世上無不亡之國,立刻亡國滅種,也很是合宜之事。——然而究竟我們不能讓歷史這么重演。因為我們要生存的緣故。
如不能得著所喜歡的,則必被強迫喜歡所得著的了——這也是歷史的教訓。十全安穩(wěn)的革命哪里有?何如趁現(xiàn)在尚稍有把握之時,自作主人,努力改造社會。
(1934年《人間世》第6期)
賞析從題目看就知道,這是作者發(fā)表于《人間世》的一組文章中的一篇。《泥沙雜拾》當然不是攜泥帶沙,而是沙里淘金。文章短小,然而很有特色。它用凝練的格言式的句子,說出令人觸目驚心而又發(fā)人深思的意思。它的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簡短,然而,那跳動著的思想?yún)s又非常深刻。它提出的是一個嚴峻的而又人人不得不深思的問題:“歷史又要重演了”,我們怎么辦?
文中的話似乎都透著點怪氣,然而卻意味深長;言辭似乎有些偏激,然而都又不無道理。“深懂歷史,所以看空了歷史”;“許多青年人好像變成遺老了”;“數(shù)十年后仍行君主專制,也很相宜”;“如不能得著所喜歡的,則必被強迫喜歡所得著的了”,這每一句話都好像未免偏激、怪氣,但細細想來,又無不令人警醒。“如不能得著所喜歡的,則必被強迫喜歡所得著的了”,乍一看像是在做文字游戲,但這是慘痛的歷史教訓的概括。中國人得著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并不多,而“被強迫喜歡所得著的”的東西是太久、太多了!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人民總是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都是別人強迫給的,大至封建制度,小至男女婚姻,無不如此。這不是歷史的事實嗎?至于到了近代,外國入侵者“強迫”中國人民“喜歡所得著的”就更令人痛心疾首,數(shù)不勝數(shù)。“他深懂歷史,所以看空了歷史”,這并非民族虛無主義。甘地是民族主義者。對他來說,所謂“看空了歷史”,就是看透了歷史。偉大的人物認清了歷史的規(guī)律和真相,所以他們不崇拜歷史,并且能以古知今,堅持社會改革。魯迅曾說,徐詩荃“能作短評,頗似尼采”,這論斷是頗中肯的。這《泥沙雜拾》確實帶有點尼采味。這當然是指文風,而不是指思想觀點。
上一篇:《劉白墮釀酒》原文|賞析
下一篇:《鄠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