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詩群·駱一禾·為美而想》新詩鑒賞
在五月里一塊大巖石旁邊
我想到美
河流不遠 靠在一塊紫色的大巖石旁邊
我想到美 雷電閃在這離寂靜
不遠的地方
有一片曬燙的地衣
閃耀著翅膀
在暴力中吸上巖層
那只在深紅色五月的青苔上
孜孜不倦的工蜂
是背著美的呀
在五月里一塊大巖石的旁邊
我感到巖石下面的目的
有一層深思在為美而冥想
這首詩只有十四行,但內涵卻不輕淺。它有如一個由 “中景”漸漸推近的 “特寫”,在寂靜中使我們心血涌動。詩人的“造型”功力令人佩服。
時間是在五月春夏之交,太陽漸漸暴烈起來,“曬燙的地衣”。我們會聯想到莊稼正可勁兒灌漿,大地孕育著豐收。這些能聯想到的內容,詩人不必再寫,曬燙的大地衣裳這一物象足以涵括了。在這樣的季節,詩人在沉思冥想著“美”。美是感性的,不是“想”到的。那末必須經由冥想的“美”,一定是特殊意義上的美了。您瞧,詩人在為我們設置“問題”了。他是歌頌另一意義上的美:勞動之美,奉獻之美。但他不是濫發感慨,而要追求內在的誠實,技藝的精湛。
駱一禾深知詩歌應有內部的秘密,它不是鋪敘、濫情,而是暗示與凝神,“將真理固置于個別的事物” (海德格爾語)。他先推出中景: “五月里一塊大巖石旁”,然后是遠景:河流,遠方寂靜的閃電。最終將鏡頭凝聚于一只工蜂。在遼闊的背景消逝后,工蜂特寫出現了:它“閃耀著翅膀”,奮力吸上巖層,“在深紅色五月的青苔上/孜孜不倦的工蜂”在勞作著。為什么是工蜂?詩人可以寫蝴蝶,那不是更“美”嗎?也可以寫蜻蜓,亦俱輕盈曼妙之美呵。但那就不是詩人要表現的意味了。詩人在這首十四行的詩中四次說到“美”(“我想到美”,“我想到美”,“是背著美的”,“為美而冥想”),并為之深思。這說明在詩人心中,“美”不僅僅是表面的綺麗,它還應具備值得尊敬的精神品格。工蜂,我們知道又稱“職蜂”,是蜜蜂家族中最辛勞的。它的外表并不夠美,甚至在蜂類中也是寒傖的。但在它渺小的身軀上,后足有花粉筐,腹下有蠟腺,尾端還帶螫針。它整日勞動,除采集蜂蜜和花粉外,還得擔負修巢、哺飼、造脾、清潔及御敵等一切工作,它的壽命不長,但的確是“鞠躬盡瘁的一生”。這些常識我們在孩提時代已諳熟于心了,但一個成年人才會對之有更深切的理解。正是這些高潔的品格使詩人動容,在兩次低語“我想到美”之后,得以長嘆一聲“孜孜不倦的工蜂/是背著美的呀”!——勞動創造美,勞動本身是美。
最后,詩人又將鏡頭拉開成中景: 五月一塊大巖石旁邊,一個人在思考著生命的目的,“有一層深思在為美而冥想”。詩人的造型功力是一流的,他不去正面寫勞動者的偉大、無私,而是以 一只小小的工蜂來暗示之; 他不故作高雅地回避最樸素最本質的真理,卻寫出了感人至深的勞動者頌歌。但是,我們更感興趣的地方是,此詩僅就其表層文本的寫作技藝已足以感動我們了,即使我們不去深究其暗示性 (對勞動者的贊頌),也絲毫不影響此詩的價值,這就是它與那些徒有真情而缺乏寫作技藝的詩歌的不同之處。這個事實也教我們 “冥想”,正如龐德所言: “技藝考驗著真誠。”
上一篇:《朦朧詩詩群·李鋼·東方之月》新詩鑒賞
下一篇:《朦朧詩詩群·舒婷·也許——答一位作者的寂寞》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