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郭沫若》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駱駝,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頭天外,
導引著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線。
暴風雨來時,
旅行者
緊緊依靠著你,
渡過了艱難。
高貴的贈品呵,
生命和信念,
忘不了的溫暖。
春風吹醒了綠洲,
貝拉樹垂著甘果,
到處是草茵和醴泉。
優美的夢,
象粉蝶翩躚,
看到無邊的漠地
化為了良田。
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際彌漫,
長征不會有
歇腳的一天,
縱使走到天盡頭,
天外也還有樂園。
駱駝,你星際火箭,
你,有生命的導彈!
你給予了旅行者
以天樣的大膽。
你請導引著向前,
永遠,永遠!
1956年9月17日
這是詩人建國后創作的最有代表性的篇章。詩人在《駱駝集》前記中說,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首詩。從藝術上來看,它已不同于詩人以前那些直抒胸懷的浪漫主義詩章,而是把駱駝作為一種象征體,來間接地表達詩人的情愫。實際上,他是通過駱駝這一堅韌不屈的形象來贊頌革命的人民和無畏的戰士。看,當大地還處在黑暗中時,這沙漠的船,卻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滿懷信心地昂首天外,導引著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線。而當暴風雨來臨時,它又贈予旅行者以溫暖和戰勝暴風雨的信念。可以說,它是黑暗中的引路人,暴風雨中的斗士。然而,當它引導人們到達美妙的境地,引進在甘果如綴、醴泉清澈的綠洲中時,又不陶醉其中忘記自己跋涉的使命,而是仍然迎著天際的火云,向更美好的樂園進發。詩人對駱駝這一形象,傾注了真摯的感情,使人感到具有言外之旨,象外之義。
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特色,是感情與具體物象的有機融匯,以詩人的贊美之情作內蘊,借助于豐富的想象力,以形象體現出動人的意境。詩,是寄托詩人的理想并抒發內心情感的。詩人明寫的是駱駝,暗喻的卻是自己的抱負和感受。從這首詩,使我們聯想到李賀的《詠馬》詩。可是李賀的《詠馬》詩是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和展示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傲骨;郭沫若通過贊頌駱駝,則是抒發一種不斷追求、不斷進取的感情,并向人們展示出堅韌不拔的精神和無限美好的未來境地,詩的意境更為深邃。
詩作發表之后,受到了普遍的好評。認為它不同于某些迎合形勢的作品和急就章,是詩人經過較深的思索精心創造出來的藝術品。它所創造的駱駝的形象,既具有巨大的思想概括力,又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句子還過于直露。但從總體看來,確是郭沫若解放后在詩歌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原注] 貝拉樹即椰棗樹,葉似椰子樹,果如棗而大。
上一篇:《馬尼拉灣的落日·[臺灣]向明》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駱駝草·王石祥》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