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孔里的流泉·[臺灣]葉維廉》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鳥鳥鳥鳥
一片織得密不通風的鳥聲
隨著朝霞散開
透明
便肌膚似的
延伸起來
城市渺小了
最后的一顆晨星淡滅
高山上
泉水穿入一只巨大的橫簫的體內
從簫孔里
流出
紅木凝聽
溪石奏
山翠濃淺濃淺的伴著
入谷出谷
入云出云
谷凝云
云奏
直到
瀑布一瀉
瀉入洗衣洗菜洗肉洗化學染料洗機身車身的
一片密不通風的馬達的人聲
人人人馬達馬達人人人馬達人
響徹云霄
在晨光熹微到朝霞初露的這一段時間,詩人放飛了一群鳥,讓它們在城市的上空翱翔,歡叫,詩人寫鳥而緊緊扣住鳥聲,用一個“織”字,使讀者不僅聽到了鳥聲,也“見”到鳥聲,仿佛看到了一片茂密的鳥聲正鋪天蓋地撲入大自然遼闊的胸懷。詩人進而又讓鳥織就的“密不透風的鳥聲”融入朝霞,并且“隨著朝霞散開”,整幅大自然的晨景圖因此而獲得了一股靈性,詩人的內心喜悅和對大自然的天然之美的摯愛,充溢于山水之間。
全詩最精彩之處,莫過于將高山流泉說成是從“一支巨大的橫簫”的“簫孔”里流出。順著詩人的奇思妙想,我們仿佛看到,那漫山的清清澗水,悠悠溪水、粼粼泉水,伴著或濃或淺的山嵐翠微,融合一起,正匯入一只巨簫,橫簫試吹,大自然就是那吹簫人! 詩人的這一個意象生成過程并不是無跡可尋,按照常理,橫簫吹樂,響起的應是簫聲裊裊,詩人在這里將“響”變為“流”,一字之改,將聽覺挪移為視覺,是通感的巧妙運用,但這“流”字作用于“泉水”,卻正是泉水的“本色”。
推出一個詩的主干意象,詩人當然不會輕易放下它,他讓這簫孔里流出的泉水“入云出云”、“云魘奏”:寫活了天上的云睡在泉水里,以及泉水穿過云的夢鄉的情態。原本是泉水叮咚,現在,詩人這么一寫,仿佛這清澈的泉聲的一股,是潮濕的云的倒影發出的,它在驚夢中還在和著泉聲奏鳴哩。
詩以“直到”兩字單獨為一節,如異峰突起,推出別一畫面:比鳥聲還要優美的簫聲一般的泉水,匯成煙波浩渺的“瀑布”,卻被“瀉入洗衣洗菜洗肉洗化學染料洗機身車身/一片密不通風的馬達的人聲”里;“鳥鳥鳥鳥”和“人人人馬達馬達人人人馬達人”,這兩行詩的排列在視覺感受上形成的對比,也仿佛使人目睹了美麗的大自然受到現代化工業社會蠶食的圖景。這首詩表達了人類的這種兩難的尷尬處境,或是還有什么弦外之音。
上一篇:《答夢·朱湘》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米色的鹿·馮雪峰》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