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劉半農》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天上飄著些微云,
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發(fā),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游。
啊!
燕子你說些什么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里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月4日,倫敦。
1920年,劉半農赴歐洲留學,致力語言學研究。在新文學運動中他是一員驍將,如今遠離燃燒著反封建斗爭烈火的故土,成了一名海外游子,感慨頗多,于是舉筆寫成這首感情深沉的詩作。
詩作發(fā)表時標題《情歌》,后改為《教我如何不想她》。據當年與詩人同在歐洲留學,并為這首詩詞譜曲的趙元任教授說,詩中的“她”,代表當年趙元任和劉半農在國外時日夜思念的祖國。如此看來,這首詩是詩人愛國之情的真切流露,而并非是一首如常人所理解的思念情人的情詩。
劉半農作詩的路子很寬,他主張形式可以通過“輸入”與“自造”。他是最早提倡向歌謠汲取營養(yǎng)并獲得實績的詩人之一,這首詩便積極地借鑒了歌謠表現技巧的某些長處。詩共四節(jié),每節(jié)開頭都汲取了歌謠中最常用的“比興”的手法,通過對某種景致的描寫,借景傳達詩人的正意,都是為了渲染、烘托“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內涵。在第一節(jié)中,微風、微云作為一種起興,如同江河、明月一樣,多為詩人創(chuàng)造的用以暗示思鄉(xiāng)之情意境的一種媒介。微風、微云在情境上對應著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情的苦澀,作為全詩的開頭頗為貼切。
接著,詩人通過月光與海洋契合無間、依傍難分的情狀的擬人化的描述,極富聯想地將詩人內心那種纏綿不舍、依戀難分的思緒表達出來,從而生動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在“蜜也似的銀夜”下苦戀的意境。而水上浮花、河底游魚,這兩組意象本身就含有飄忽不定、孤苦無告的象征意義,而“慢慢”作為一種時間量,強調的是其反襯意義:詩人情思的急切感和思念不成的無可奈何之狀。終于詩人連傳遞家鄉(xiāng)信息的燕子的言語也沒有聽清楚,這就更加深了詩人的失落感! 第四節(jié)“枯樹”、“野火”兩句對得很有特色。從意義上說,“冷”對“熱”,是詩人思念之情的兩個層次,即苦悶與焦灼;兩者相輔相成,互為烘托。把殘霞比喻成野火而不是烈火,也很有理趣。野火比烈火更符合詩人作為游子的身分;同時,野火也容易使人聯想到春風,因此它多少寄寓了詩人的一些希冀。整首詩意境氛圍由淡而濃,情感節(jié)奏由輕而重,從而使內容主旨由淺入深。
同時,這首詩注意到聽覺形象的要求,形象生動鮮明,語言通俗簡潔,節(jié)奏流暢,體式整齊,很適宜譜曲。這無疑對新詩形式的探索具有相當的啟發(fā)性。
上一篇:《情思·白樺》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想飛的山巖——驚心動魄的一瞥·葉延濱》全文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