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鄭六卿餞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子賦《野有蔓草》,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子產(chǎn)賦鄭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子大叔賦《褰裳》,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終乎?”子游賦《風(fēng)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萚兮》,宣子喜曰:“鄭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貺起,賦不出鄭志,皆昵燕好也。二三君子,數(shù)世之主也,可以無懼矣。”宣子皆獻(xiàn)馬焉,而賦《我將》。子產(chǎn)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亂,敢不拜德?” ○《左傳·昭公十六年》
[述要] 魯昭公十六年夏四月,鄭國的六卿在國都郊外為晉國大臣韓起(謚宣子)餞行。韓說:“請各位都吟一首詩,我可以從中知道鄭國的志向。”眾人都吟了《詩經(jīng)·鄭風(fēng)》中的詩歌。子齹吟《野有蔓草》,取其中“邂逅相遇,適我愿兮”二句,表示與韓相會的喜悅。韓說:“真是個好青年,我對你抱有很大希望。”子產(chǎn)吟《羔裘》,取其中“彼其之子,邦之彥兮”二句,贊美韓是晉國的彥杰之士。韓說:“我可不敢當(dāng)啊。”子大叔吟《褰裳》,取其中“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四句,一方面感謝韓來到鄭國,帶來恩惠,一方面又暗示晉如不與鄭友好,鄭將與他國結(jié)盟。韓說:“有我在此,豈敢麻煩你去轉(zhuǎn)求他人呢?”于是子大叔起來拜謝,韓說:“你提到這一點很對,若不是你提醒,我們兩國的友好能有始有終嗎?”接著子游吟《風(fēng)雨》,取其中“既見君子,云胡不喜”二句,表示見到韓的歡喜;子旗吟《有女同車》,取其中“彼美孟姜,德音不忘”二句,表示不忘韓對鄭的功德;子柳吟《萚兮》,取其中“叔兮伯兮,倡予和汝”二句,表示和韓意見相同。韓聽后很高興,說:“鄭國有希望了!你們奉國君之命款待我,所賦之詩都表達(dá)了鄭國的愿望,而且都熱情友好。你們幾位大夫都可以將事業(yè)傳于后人,鄭國靠了你們,就無所可懼的了。”韓送給諸卿馬匹,并吟《周頌·我將》,取其中“日靖四方”之句,表達(dá)了安定各國的意愿。于是子產(chǎn)首先拜謝,并叫其他五卿一起拜謝,說:“您平定戰(zhàn)亂,我們敢不拜謝您的恩德?”
[事主檔案] 韓起(?—前514) 春秋時晉國人。晉悼公七年(前566),父韓厥告老,他接替卿位。晉平公三年(前555),參加晉、齊平陰之役。十八年,聘于魯,觀書于大史氏,又往齊為晉平公迎聘少姜。自齊出聘于衛(wèi)。在魯、齊、衛(wèi)三國,均受到禮享。晉昭公六年(前526),聘于鄭,受到鄭伯禮享。先后歷仕悼公、平公、昭公、頃公四君,政績頗著。
上一篇:《賦詞從良 嚴(yán)蕊》
下一篇:《輕慢二元 鐘惺 陳組綬 文震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