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用韻《本句自對》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對仗固須工整,而亦有一聯中本句自為對偶者。五言如摩詰“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舲”,七言如杜必簡“伐鼓撞鐘驚海上,新妝袨服照江東。”杜子美“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之類。方板中求活,時或用之。(沈德潛《說詩晬語》下卷)
【詩例】
曲江對酒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宮殿轉霏微。
桃花細逐梨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徒傷未拂衣。
【解析】
“本句自對”,是律詩中一種特殊的對仗手法,亦稱“當句對”或“句中對”。對仗一般是五、七律頷、頸兩聯中上下句相對,而“本句自對”是一句之中自為對偶,如“赭圻將赤岸”中“赭圻”對“赤岸”,“擊汰復揚舲”中“擊汰”對“揚舲”。“本句自對”有多種情況,可以是兩句自身對偶的句子又上下對仗,如“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也可以上下不對仗,如“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舲”。有的句中對字面不同,如“赭圻”、“赤岸”,有的則有一字相同,如 “桃花”、“楊花”。詩人使用“本句自對”并非純粹標新立異,而是因為它有藝術表現作用。試以王維的五律《送邢桂州》為例說明。邢桂州即邢濟,他被任命為桂州都督侍御使兼桂管防御都使,王維送他赴任時寫下此詩。詩的大意是:京口碼頭軍樂聲喧天,人們在歡送準備取道風起浪涌的洞庭湖而到桂林赴任的邢濟。他將由赭圻遠至赤岸(似指桂林)。水手們用槳劃水,有窗戶的小船出發了。旅途上他將觀賞非常壯麗的景色:傍晚,落日的余暉在江湖上反射著耀眼的光芒;潮水漲時,天地間一片蒼青。邢濟為官清廉,會給桂州人民帶來幸福,明珠定能隨著他又回到合浦郡的海里。此詩首、頸聯都對仗,特別是“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兩句,對偶工整,繪景宏麗,是膾炙人口的佳句。但這兩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上二下三”句型:“鐃吹——喧京口,風波——下洞庭,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用的都是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顯得堅實凝重,又俱上下對仗。頷聯如果還是用這種對仗手法,而不是“板中求活”,見出與一、三聯的差別,整首詩就顯得句法單調,節奏板滯。現在間以 “本句對”的“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舲”之后,句法、句型都有了變化:變上下對仗為句中對偶;在“二三”句型中摻合了“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舲”的“二一二”句型。更重要的是,兩句中關鍵的第三字都用了虛字“將”、“復”,它們和“二一二”句型的節奏配合巧妙,吟詠之間,給人以輕靈、流轉之感。它和船行水中的語意切合,傳達出詩人心隨客去的悠悠不盡之情,和首、頷聯透露的悵惘、擔憂等沉重的情感有別。因此,“本句自對”的技法,無論對造成此詩句法錯綜變化、聲調鏗鏘悅耳的形式美,還是抒情抑揚起伏的詩意美,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古代詩人在遵守格律的同時又有許多創新。諸如人們總結的借對、扇面對、錯綜對及本句自對等。關于律詩的一句之中自成對仗的問題,遠在南宋就引起了詩論家的注意。嚴羽說: “有就句對者,又曰當句有對。如少陵‘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李嘉祐‘孤云獨鳥川光暮,萬里千山海氣秋’ 是也。” (《滄浪詩話》)這里引用的例證,前者是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詩的頸聯。其中 “小院”對“回廊”,“浴鳧”對“飛鷺”。后者是李從一 《同皇甫冉登重玄閣》詩的頷聯。出句里的 “孤云”與“獨鳥”,對句中的“萬里”與“千山”,各自為對。律詩的對仗可使其形式工整、完美、有節奏感。但是,如果所有律詩都在固定的位置上以同樣的方式對仗,自然缺少變化。因此沈德潛認為本句自對可“板中求活”,使詩歌語言收到均齊而不雷同,和諧又不呆板的藝術效果。例如杜甫《曲江對酒》寫尋春遣懷,流露仕與隱兩不遂愿的心情。詩以“江頭”提起,說詩人來京都風景區曲江側畔賞景,久坐不歸。“遙望苑中則宮殿霏微。流覽江上則花落鳥飛”。可見,“桃花細逐梨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首先說明詩人逗留時間不短,觀賞春景十分入神,注意到了自然景觀細微之處的神韻。其次,這樣寫正襯托出詩人閑官日永,獨寂無聊。詩作點出“日縱飲,懶朝參”,暗示欲干不能。而“滄洲遠,未拂衣”,又可看出歸隱不得,欲罷不忍。仇兆鰲《杜詩詳注》引黃生語:“花落鳥飛,宦途升沉之喻也,又暗與五六為針線。”說花鳥之態意在比喻仕途際遇,似牽強附會,但指出此聯關涉全詩確很有道理。杜甫恰恰在這一聯采用桃對梨、黃對白的自對體,使詩句更為凝練,節奏富于音樂美,讀來悅耳動聽,并在互相映襯中實現思想內容。可謂一聯工巧,通篇增輝。難怪后代詩人爭相效法,踵事增華。據《丹鉛錄》稱: “梅圣俞 ‘南隴鳥過北鳥叫,高田水入低田流’。黃山谷‘野水自添田水滿,晴鳩卻喚雨鳩來’。李若水‘近村得雨遠村同,上圳波流下圳通’。其句法皆自杜來。”無疑,當句對豐富了律詩表情達意的方式,于提高詩的審美價值不無意義,其首創之功不可抹殺。錢鐘書先生認為“此體創于少陵,而名定于義山。少陵《聞官軍收兩河》云: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曲江對酒》云:‘桃花細逐梨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白帝》云: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義山《杜工部蜀中離席》云: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雜雨云。’《春日寄懷》云: ‘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又七律一首,題曰‘當句有對’,中一聯云: ‘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干’。”(《談藝錄》)而宋人從詩文的角度將本句自對形成的歷史,一直追溯到先秦。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巧用雙字》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對起對收》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