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體,源出于古代雜體“回文詩”。詞中回文通常指語句可以倒讀,也有通體回環的。此詞體始于蘇軾,所作《菩薩蠻》七首皆題注“回文”、“夏景回文”等。如《菩薩蠻·回文》首二句:“落花閑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閑花落。”下句回旋上句成倒文。其后晁端禮、朱熹也用此調作回文詞二首。《遠志齋詞衷》謂詞“有回文體。回文之就句回者,自東坡、晦庵始也”。又云:“文人慧筆,曲生狡獪,此中故有三昧,匪徒乞靈竇家馀巧也。”
回文體,源出于古代雜體“回文詩”。詞中回文通常指語句可以倒讀,也有通體回環的。此詞體始于蘇軾,所作《菩薩蠻》七首皆題注“回文”、“夏景回文”等。如《菩薩蠻·回文》首二句:“落花閑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閑花落。”下句回旋上句成倒文。其后晁端禮、朱熹也用此調作回文詞二首。《遠志齋詞衷》謂詞“有回文體。回文之就句回者,自東坡、晦庵始也”。又云:“文人慧筆,曲生狡獪,此中故有三昧,匪徒乞靈竇家馀巧也。”
上一篇:什么是和韻詞
下一篇:詩詞創作的白描技巧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