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書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征還。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其詩一出,傳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執政,又誣其有怨憤。他日見時宰,與坐,慰問甚厚。既辭,即曰:“近者新詩,未免為累,奈何?”不數日,出為連州刺史。其自敘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余為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至荊南,又貶朗州司馬。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記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時太和二年三月也。”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獨來。” ○唐·孟棨《本事詩·事感》 事亦見《新唐書·劉禹錫傳》、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三九。
[述要] 劉禹錫(曾加檢校禮部尚書)由屯田員外郎貶為連州刺史,途中又貶為朗州司馬,過了十年,才征召還京。這時正當春天,作《贈看花諸君子》(見原文)。詩盛傳京城。有個素來妒忌劉詩名的人,向宰相告密,言此詩對朝中新貴有怨憤。他日劉去見宰相,宰相待他很客氣,臨別,宰相說:“你作的新詩,不免要拖累你,怎么辦?”不久,又出為連州刺史。十四年后,劉回到京城,再游玄都觀,作《再游玄都觀》,序曰:“貞元二十一年春,觀內并未種花。這一年,貶為連州刺史;行至荊南,又貶為朗州司馬。過了十年,召回京城,人人都說道士在觀內栽滿桃花。花開之時,恰似紅霞一片。于是,作前詩,以記當年游賞之盛事。不久,又出任連州刺史,距今十四年了,才回到京城任主客郎中。再游玄都觀,觀中桃樹已蕩然無存;只有兔葵、燕麥之類的植物,搖蕩于春風之中。因此,又作詩一首,以供以后游賞時作對比。詩作于太和二年三月。”詩云:“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獨來。”原來,當年執政者已死,而他培植的新貴,也已“樹倒猢猻散”。而“劉郎”卻依然健在。
[事主檔案] 劉禹錫(772—842) 唐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貞元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授監察御史,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后,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寄托手法。《竹枝詞》、《楊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文長于說理。又通醫學。重要哲學著作《天論》三篇,提出“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學說。有《劉夢得文集》。
上一篇:《劉石經 王肅 元宏 劉芳》
下一篇:《十美圖 張靈 唐寅 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