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朝,士之以博洽聞于時者,北為張石洲穆,南為俞理初。理初舉于鄉,數困公車。某科,阮文達典會試,王菽原禮部為同考官,得一卷,驚喜曰:“此非理初不辦!”亟薦之。是日,文達適小極,未閱卷。副總裁汪文端公廷珍素講宋學,深疾漢學迂誕,得王所薦卷,陽為激賞,俟王退,亟諸笥,亦不言其故。將發榜,文達料理試卷,詫曰:“何不見理初卷耶?”命各房考搜遺卷,王進曰:“某日得一卷,必系理初手筆,已薦之汪公矣。”文達轉詰文端,堅稱不知,文達無如何,浩嘆而已。榜后,理初往謁王,王持之痛哭,折節與論友朋,不敢以師禮自居,且贈詩四首,有云:“如是我聞真識曲,最難人說舊知名。”又云:“冥鴻已分翔寥廓,暮雨蕭蕭識此心。”其傾倒也至矣。理初所著書,初名《米鹽錄》,王為鳩貲選刻其半,易名曰《癸巳類稿》。 ○近人·徐珂《清稗類鈔·考試類》
[述要] 嘉慶年間,士林中以博學強記而名聞一時者,北方有張穆(號石洲),南方有俞正燮(字理初)。俞鄉試中舉,但會試屢試不中。某年會試,由阮元(謚文達)主持,王藻(一字菽原)也任考官。一天,王批到一份考卷,驚喜地說:“此卷非俞正燮不能作成!”便極力舉薦。這天,阮因困憊,沒有閱卷,而副總裁汪廷珍(謚文端)為學一向注重從宋代興起的義理之學,認為興起于漢代的訓詁之學迂闊荒誕。汪拿到王所推薦的卷子后,表面上加以激賞,等到王離去后,就將卷子鎖入箱內,也不說明為什么。將要發榜,阮整理試卷,驚詫地問道:“為什么不見俞正燮的卷子?”命各房考官在未錄取的試卷中搜索,王上前報告說:“一天,我批得一卷,必定是由俞正燮所作,我已把它推薦給汪公。”阮轉而詰問汪,汪一再聲稱不知此事,阮也沒有辦法,只是長嘆而已。發榜后,俞去拜謁王,王拉著他大聲痛哭,與俞以朋友之禮相待,不以老師之禮自居,且贈俞詩四首,其中有句云:“如是我聞真識曲,最難人說舊知名”;“冥鴻已分翔寥廓,暮雨蕭蕭識此心。”深為俞所傾倒!俞所著的書,最初名為《米鹽錄》,王為之集資選刻其中的一半,并改名為《癸巳類稿》。
[事主檔案] 俞正燮(1775—1840) 清學者。字理初。安徽黟縣人。道光舉人,晚年主講江寧惜陰書院。擅考據。曾纂修《黟縣志》、《兩湖通志》,并撰有《癸巳類稿》、《癸巳存稿》等。
汪廷珍(1757—1827) 清江蘇山陽(今淮安)人。字玉粲,號瑟庵。乾隆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嘉慶元年(1796)入值上書房。曾督安徽、江西學政,力戒模擬剽竊習氣,士風為之一變。后以學問淵博,充翰林院掌院學士、上書房總師傅。道光初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卒于任。
上一篇:《似未嘗看 王世貞 張鳳翼 徐復祚》
下一篇:《俊人不可以禮法拘 趙佶 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