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蘇洵,少不喜學,壯歲猶不知書,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舉進士,又舉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為吾學也。”焚其文,閉戶讀書,五六年,乃大究《六經》、百家之說。嘉祐初,與二子軾、轍至京師,歐陽文忠公獻其書于朝,士大夫爭傳其文,二子舉進士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四 事亦見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三四《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
[述要] 蘇洵少年時不愛學習,將近壯年時仍不曉讀書,直到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學習,但考進士、茂才都不中,他并不泄氣,燒掉自己的文章,閉門讀書。五六年后,對《六經》、百家之說大有研究。嘉祐初年,與兒子蘇軾、蘇轍到京城開封,歐陽修(謚文忠)把蘇洵的文章獻于朝廷,士大夫都爭相閱讀。后來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于是,父子三人名動京城,文章傳遍天下,人稱三蘇: 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
[事主檔案] 蘇洵(1009—1066) 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曾任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所作《審勢》、《審敵》、《廣士》、《田制》等文,主張抵抗遼的攻掠,對土地兼并、官僚特權等頗為關切。與其子軾、轍合稱“三蘇”。有《嘉祐集》。
蘇軾(1037—1101) 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謫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蘇轍(1039—1112) 宋散文家。字子由,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進士,官尚書右丞、門下侍郎。與父洵兄軾,合稱“三蘇”,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有《欒城集》。
上一篇:《一角被污 王晫 金埴 陳琰》
下一篇:《不上竿之魚 厲 鶚 李 紱 湯右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