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戰國·荀況《荀子·宥坐》
[述要] 孔子參觀魯桓公廟,看到一個傾斜的器皿,問守廟人:“這是什么器皿?”守廟人說:“這就是宥坐之器(古帝王用以自戒之器)。”孔子說:“我曾聽說: 宥坐之器,里面空虛,就會傾斜;容量適當,就能扶正;容量盈滿,就易傾覆。”孔子又回頭對學生說:“你們給它灌水。”學生就拿水朝里灌。水灌得適當,它就端正;水灌得盈滿,它就傾覆;把它倒空,它就傾斜。孔子大聲嘆息:“哪有盈滿而不傾覆的呢?”子路說:“請問保持盈滿而不傾覆有方法嗎?”孔子說:“聰明圣智,就用愚昧來持守;功蓋天下,就用謙讓來持守;勇力蓋世,就用怯懦來持守;富有四海,就用儉約來持守。這便是所謂抒泄而減損的道理。”
上一篇:《宥之館閣以役其心 趙光義》
下一篇:《家藏箱笥 韓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