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呂蒙正)在龍門時,一日行伊水上,見賣瓜者,意欲得之,無錢可買,其人偶遺一枚于地,公悵然取食之。后作相,買園洛城東南,下臨伊水,起亭以“噎瓜”為名。不忘貧賤之義也。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七
[述要] 呂蒙正在龍門時,一日在伊水邊趕路,見有人賣瓜,很想吃,但是無錢。賣瓜的偶爾扔掉一只瓜,呂悵然拾來吃了。后呂作宰相,在洛陽城的東南買下一花園,下臨伊水,造了一座亭子名“噎瓜”,以示不忘貧賤。
公(呂蒙正)在龍門時,一日行伊水上,見賣瓜者,意欲得之,無錢可買,其人偶遺一枚于地,公悵然取食之。后作相,買園洛城東南,下臨伊水,起亭以“噎瓜”為名。不忘貧賤之義也。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七
[述要] 呂蒙正在龍門時,一日在伊水邊趕路,見有人賣瓜,很想吃,但是無錢。賣瓜的偶爾扔掉一只瓜,呂悵然拾來吃了。后呂作宰相,在洛陽城的東南買下一花園,下臨伊水,造了一座亭子名“噎瓜”,以示不忘貧賤。
上一篇:《哭狀可見 顧愷之》
下一篇:《坐禪實不虧人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