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喻托興《純以和易出之》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屏去險硬本領,純以和易出之。結末自感身世,有意在言外之妙。(蔣抱玄《評注韓昌黎詩集》)
【詩例】
醉贈張秘書
韓愈
人皆勸我酒,我若耳不聞。
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勸君。
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
君詩多態度,藹藹春空云。
東野動驚俗,天葩吐奇芬。
張籍學古淡,軒鶴避雞群。
阿買不識字,頗知書八分,
詩成使之寫,亦足張吾軍。
所以欲得酒,為文俟其醺,
酒味既冷冽,酒氣又氛氳,
性情漸浩浩,諧笑方云云,
此誠得酒意,余外徒繽紛。
長安眾富兒,盤饌羅羶葷,
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雖得一餉樂,有如聚飛蚊。
今我及數子,固無蕕與薰。
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
至寶不雕琢,神功謝鋤耘。
方今向太平,元凱承華勛,
吾徒幸無事,庶以窮朝曛。
【解析】
韓愈的詩以奇崛險怪著稱,如他曾和孟郊作有多首聯句詩,極力逞辭斗奇,宋人歐陽修曾評說: “韓、孟于文詞,兩雄力相當”。而這首描寫“文字飲”的詩沒有險硬之詞,顯得謙和平易。
這首詩題為《醉贈張秘書》,其實是描寫文字飲的獨特趣味,兼有勸酒之意。開篇六句便向張秘書(張署)表白,自己平日不聽人勸酒,今日卻持杯勸酒,這是因為在座的客人都能作詩文,可謂酒逢知己,意趣相投。“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就是全詩的立意所在。
接下,詩人詳細描述“座上客”各自的文筆風格。張秘書的文筆自在生動,有如“藹藹春空云”;孟郊的詩歌出語驚俗,有如“天葩吐奇芬”;張籍的文詞古淡高雅,就像“軒鶴避雞群”。這些奇妙而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詩歌風貌變成了具體、形象的畫面,使彼此相區別,各顯其特色。此外在座的還有小字阿買的人(一說是韓愈的侄子),雖然解不通文字的形義關系,卻會書八分體,大家詩成之后讓他抄寫,亦可以助興。這是總敘座中客“各能文”。
下面八句描述這次文字飲的情形,說明了飲酒與作詩相互作用的妙處。“我”所以要勸酒,是要使各位醉后,得到其文詞。現在酒味很美,各位飲后性情融洽,諧笑自然,無所拘束。飲酒到這種時候恰到好處,各位的詩歌可以借助酒興,出口而成了。這才稱得上“得酒意”,達到了飲酒的真正目的。
詩歌又以長安富兒的酒宴作為對比,說明“文字飲”與之不同的特色。富家兒雖有美味珍饈下酒,有紅裙美女相伴,卻不能作詩。他們的宴飲就像飛蚊相聚,缺少高雅的情趣。這里言外有自敘境遇與長安富兒不同的意思。
“今我及數子”以下六句,又從“及余各能文”句擴展,主要自敘為文的風格。韓愈形容其詩有兩種風格:一種言辭險怪,有如三皇墳書,令人難解;一種平淡自然,若有神助,不用雕琢之功。而“固無蕕與薰”句,與富兒的 “盤饌羅羶葷”對比,強調他們惟以文字為飲的特色。
結尾四句,從文字飲說到當時的政治氣候。此詩作于元和元年(806年),韓愈被召拜國子博士,從江陵回到長安。詩人的心情比較暢快,曾作有《元和圣德詩》,稱頌唐憲宗即位后“朝廷清明,無有欺蔽”、“太平之朝,適當今日”。這首詩中所云“方今向太平,元凱承華勛”,意思相同。但以“吾徒幸無事,庶以窮朝曛”作結,又似有未盡之意。韓愈回到京城長安后,不愿接近貴人,惟恐再遭讒言。他在《答馮宿書》中寫道:“仆在京城一年,不一至貴人之門。人之所趨,仆之所傲。與己合者,則與之游;不合者,雖造吾廬未嘗與之坐。此豈徒足致謗而已,不戮于人,則幸也!追思之,可謂戰栗寒心!”參照此書,可以了解韓愈作此詩的背景,以及“吾徒幸無事”一語的言外之意了。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擬喻托興《雄渾有力而不失言外之意》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擬喻托興《通首流麗》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