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陽侯之波
典源出處 《楚辭》屈原 《九章·哀郢》:“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王逸注:“陽侯,大波之神。”《淮南子·覽冥訓(xùn)》:“武王伐紂,渡于孟津。陽侯之波,逆流而擊,疾風(fēng)晦冥,人馬不相見。”高誘注:“陽侯,陵陽國(guó)侯也。 其國(guó)近水,㲻 (ni) 水而死。其神能為大波,有所傷害,因謂之陽侯之波。”
釋義用法 傳說陽侯是古代一諸侯,溺死于水,化為水神,能興波作浪。后以此典指水神; 或借指風(fēng)浪。
用典形式
【陽侯】 南朝陳·張正見:“何言沉璧處,千載偶陽侯。”唐·韓愈:“路暗執(zhí)屏翳,波驚戳陽侯。”唐·王轂:“五岳翠干云彩滅,陽侯海底愁波竭。”
【波神】 唐·元稹:“織女云橋斷,波神玉貌融。”
【陽侯伏】 清·納蘭性德:“江清馮夷俯,海靜陽侯伏。”
【陽侯波】 金·元好問:“我欲橫江斗蛟鼉,萬弩迸射陽侯波。”清 ·黃景仁:“中流忽然怒飆作,天吳駕浪陽侯波。”
【傲陽侯】 唐·李白:“謔浪掉海客,喧呼傲陽侯。”宋 ·黃庭堅(jiān):“今日伐鼓出,棹歌傲陽侯。”
【鼓波陽侯】 唐 ·白居易:“噴風(fēng)激飛廉,鼓波怒陽侯。”
上一篇:詩詞典故《野鶴在雞群》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陽關(guān)三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