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蒙莊論虱豕推羊蟻
【出典】 《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虱是也,擇疏鬣,自以為廣宮大囿,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而已與豕俱焦也。……卷婁者,舜也。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是以神人惡眾至……故無所甚親,無所甚疏,抱德煬和,以順天下,此謂真人。于蟻棄知,于魚得計,于羊棄意。”
【釋義】 蒙莊,指莊子,參見“蒙叟嗤夭”條。莊子在《徐無鬼》篇中指出:有“濡需”(茍安自得)與“卷婁”(勞形自苦)兩類蠢人。前一類人,有如附著于豬身上的虱子,它們自以為豬身上是安全便利之所,不知道有一天屠夫舉火,會把它們連同豬一起燒焦。后一類人如同舜,舜之招百姓喜歡,好像羊身上有膻味招來螞蟻一樣,百姓都指望他來施恩澤,他因此勞形自苦,不得罷休。莊子認為,因此神人沒有過分的親近,沒有過分的疏遠,而能抱德養和來順應天下。
【例句】 蒙莊多事,論虱豕,推羊蟻,未辭終。又驟說,魚得計,孰能通。(程珌《六州歌頭·送辛稼軒》2291)這里否定莊子這一套“抱德養和”、“順應天下”的學說,是為了說明辛棄疾此次歸隱,不是看破塵世窮通的消極之舉,而是受到迫害所致。
上一篇:典故《蒙莊大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蒙蒙零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