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散文欣賞辭典·落花生
《落花生》:我們屋后有半畝隙地①。母親說:“讓它荒蕪著怪可惜,既然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辟來做花生園罷。”我們幾姊弟和幾個小丫頭都很喜歡——買種的買種,動土的動土,灌園的灌園; 過不了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媽媽說:“今晚我們可以做一個收獲節,也請你們爹爹來嘗嘗我們底新花生,如何?”我們都答應了。母親把花生做成好幾樣的食品,還吩咐這節期要在園里底茅亭舉行。
那晚上底天色不大好,可是爹爹也到來,實在很難得! 爹爹說:“你們愛吃花生么?”
我們都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底好處說出來?”
姊姊說:“花生底氣味很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制油。”
我說:“無論何等人都可以用賤價買它來吃;都喜歡吃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爹爹說:“花生底用處固然很多; 但有一樣是很可貴的。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它們底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羨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來。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②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
我們都說:“是的。”母親也點點頭。爹爹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了。”爹爹說:“這是我對于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夜闌③才散,所有花生食品雖然沒有了,然而父親底話現在還印在我心版上。
(原載1922年8月10日《小說月報》第13卷第8號《空山靈雨》)
【賞析】
《落花生》是老作家許地山1921年所寫的一篇著名的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這篇作品以平實清新的筆觸,從花生的常見而有用,說到做人的道理,頗有哲理意味,寄寓著對現實人生的感觸。
文章開頭就說出屋后有“半畝隙地”,母親覺得“讓它荒蕪著怪可惜”,便提議“辟來做花生園罷”。姊弟們一聽“都很喜歡”表示對這一提議的贊成和擁護。
接著作者只用“買種底買種,動土底動土,灌園底灌園”三個整齊的短句,形象、簡潔的概括了種花生的全過程。最后寫幾個月后花生“居然收獲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用自己辛勤勞動換來成果時的歡快、喜悅、興奮之情。
以后就寫全家過收獲節時的愉快的情景。盡管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母親還吩咐這節期要在園里的茅亭舉行,平時難得出場的父親也參加了。這可以看出過收獲節的重要和意義。在父親的啟示下,孩子們爭說花生的好處。在大家談的基礎上,父親開始談花生的真正用處:把它和水果比較,它只是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來。這寫了花生的內在之美。接著父親又向孩子們說出花生的可貴之處,“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并借“我”的體會,進一步形象地道出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這個主題是多么深刻、多么富有哲理意味,又發人深省。
最后以 “父親底話現在還印在我心版上” 結束全文,含意極其深遠。后來作者便以“落華生”為筆名,以時時警策自己。
《落花生》的立意很深刻,同時也非常巧妙。它托物言志,深入淺出,言近旨遠,使人深受教育與啟發。
文章用樸實無華的筆調,毫無鋪張地敘述童年生活的一個小小片斷。從種花生寫起,然后收花生,吃花生和議花生,處處扣緊題旨。文章主題是闡述關于做人的道理,所以種、收、吃花生都是略寫,只用簡潔的文字把這些過程記敘清楚。議花生是文章的重點,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議花生,并在贊美花生的時候,引出做人的人生哲理,點明題旨“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言簡意深。表明作者在競逐高官厚祿、爭名奪利、鉆營成風的社會惡習下,潔身自好,不慕虛名的思想境界。這種以小見大,從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筆法,看似信筆所至,實際上結構相當嚴謹。
有人說:“散文,樸素最美”。誠哉斯言。《落花生》是在迷人的樸素之中,展示那驚人的優美。它的語言清新自然,樸實含蓄。既沒有冗長的敘述,也沒有鋪張的描寫,作者只用一支白描的筆,娓娓地敘談故事,勾勒了幾個人物,寫了人物的對話,人物的對話又具有獨特的個性。母親溫和善良、勤勞樸實。姐弟們天真活潑,幼稚單純。父親循循善誘,慈愛嚴正。雖然每個人的話都只三言兩語,但都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這種樸素的語言,是真正的美在一種極其和諧自然的形式中的流露,是樸素與優美的辯證統一。這樣的語言風格與平淡而又深刻的立意非常諧調。這體現了老作家許地山作品的藝術風格。這也就是《落花生》問世六十余年一直為人們所喜愛的主要原因。
(沈其茜)
上一篇:現代散文欣賞·荷塘月色
下一篇:現代散文欣賞·蔓玫叢古堡——約瑟芬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