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之若登山
【題解】
本則選自《呂氏春秋·先識(shí)覽·觀世》。《先識(shí)覽》為八覽第四,凡八篇。《觀世》是第二篇,論述人主得有道之士,不在乎多,而在乎能禮遇之。
譬之若登山,登山者處已高矣,左右視,尚巍巍焉山在其上。賢者之所與處(1),有似于此。身已賢矣,行已高矣,左右視,尚盡賢于己。故周公旦曰(2):“不如吾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也。
【注釋】
(1)賢者之所與處:與賢者相處。(2)周公旦:西周初重要政治家,儒家所尊崇的歷史人物。姬姓,名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曾助武王滅商。武王死,成王幼,由其攝政。
【導(dǎo)讀】
與賢人結(jié)交就像登山。登山的人處在高的地勢(shì),環(huán)顧四周,看到山依然高大雄壯地橫亙?cè)谘矍啊Yt明的人品行高尚,與其相處,可以不斷學(xué)習(xí)他的長(zhǎng)處,不斷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思考】
多與“賢于己”的人交往,可以“見賢思齊”。你認(rèn)同這樣的交友之道嗎?請(qǐng)談?wù)勀愕目捶ā?/p>
上一篇:君子必在己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千載一圣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