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
【出典】 《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遂餓死于首陽山。”
【釋義】 伯夷、叔齊是商朝時孤竹國君的兒子,父死,互讓國君位而逃。武王伐殷,二人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后世用作稱美高人隱士的典故。
【例句】 ①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聲成鳳鳥來。(蘇颋《奉和圣制春臺望應(yīng)制》798)這里反用伯夷不食周粟事,自謂忝列侍臣之位。②潁水有許由,西山有伯夷。(李邕《銅雀妓》1168)這里將頌伯夷同頌銅雀妓對照,感嘆頌伯夷者少,為直節(jié)者鳴不平。③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岑參《東歸晚次潼關(guān)懷古》2042)首陽山一說指雷首山,地近潼關(guān)。這里引伯夷事自述晚次潼關(guān)時的思古幽情。④可惜官倉無限粟,伯夷餓死黃口肥。(元稹《有鳥二十章》第十四4623)這里以伯夷喻指賢士,用來同黃口對舉,謂君子受困,小人得志。⑤吾愛元紫芝,清介如伯夷。(皮日休《元魯山》7017)這里以伯夷比擬元魯山,贊他為人清廉,不戀榮祿。⑥首陽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壺吊伯夷。(徐夤《逐臭蒼蠅》8149)這里用吊“伯夷”表示對高潔之士的敬仰,借以反襯追名逐祿者的卑微。
上一篇:伏波
下一篇:伯牙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