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電影·電影符碼,電影次符碼
電影符號學認為,電影因敘事的需要也有一系列符碼,即支配電影表現手段的規律。作為信息的一部影片包含著多重符碼: 特性符碼 (電影專有的符碼,如特技、快速剪接、攝影機運動、鏡頭組接、鏡頭角度)、符碼 (非電影特有的、社會文化中存在的符碼,如政治、社會、商業和習俗方面的符碼)、共性符碼 (如電影表演和戲劇表演共有的手勢動作、電影與照相共有的明暗對比和逆光、與繪畫藝術共有的構圖——色彩、線條和形態)、次符碼 (如“分句法”是對所有影片都有效的約定規則,而“切”、“劃”、“漸顯漸隱”等范疇對于“分句法”而言就是次符碼; 支配某些類型片特有的表現手段的規律可視為次符碼; 表演也可以分為現實主義表演和表現主義表演兩種次符碼)。一個場面可以同時存在不同的符碼。電影的能指、所指,符號、參照物 符號 (signe) 由兩部分組成,即能指 (signifier,signiani[法],significans) 和所 指 ( signified,signifie[法]),能指是符號的實際材料,是構成語言表達方面可被感知的物質材料,它可以是聲音,或者可以是物體。所指是能指的意義,是它的觀念表現,是構成語言內容方面的思想表現。符號所指涉的事物本身,稱為參照物(referent),它與所指不同。
能指有兩種基本類型:有理據的和任意性的。當符號酷似它所指涉的事物時,我們說能指是有理據的,例如一個影片畫面是有理據的、符號構成的。當能指與所指的聯系是因襲性的時候,這個能指就是任意性的,是約定俗成的。能指與其參照物之間具有任意性的聯系,是自然語言的基本特征。
在電影中,能指包括聲音的能指、畫面的能指,麥茨還專門研究剪輯的能指形式(如直接切換是“零能指”,漸顯漸隱是“全能指”等)。電影影象與其參照物的關系是形似關系,能指與所指幾乎是一致的,有理據的,即鏡頭所表達的物象和含義就包括在鏟頭中,一朵花就是一朵花。所以,為了說明影象不同于一般符號,但也是一種表達意義的符號這一命題,電影符號學家把影象符號稱為短路符號。
肯定影象是符號性的目的在于否定巴贊的影象本體論,并以此強調電影影象并非現實的摹寫,而是藝術家為了表達意義而創造的現實。
電影本文text。本文是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研究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它在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含義,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最一般的意義上,本文就是指按語言規則結合而成的詞句組合體,它可以短至一句話,長至一本書。
2)在較精密的意義上,本文指語言組合體中不同語言學層次上的結構組織本身,它可以指某一層次上的語言學結構 (如音位層、語素層、詞組層、句群層等等),也可以指各層次上語言學結構的總體。
3)在當代法國“太凱爾”派研究中形成了“本文理論”的專門學科,在他們的研究中,本文成為神秘性的語言現象,強調本文自動的“能產性”,本文被看成是字詞“生成性作用場”。
4)在當代一般符號學研究中,本文超出了語言現象范圍,它可以指任何時間或空間中存在的能指系統,于是就出現了“畫面本文”、“樂曲本文”、“建筑體本文”、“舞蹈本文”等概念,這種用法是為了表明這些非語言現象具有同語言本文類似的結構組織。
在純粹語學研究中,text指大于句子的語言組合體,中文一般譯為“話語”。
本文作為編碼(信息) 的一套排列組合,符號學家認為必須把這一套編碼作為一個整體來讀解。單獨一部影片 (單獨的“系統”) 一般是基本的本文; 但是,對一名導演拍攝的影片進行符號學的、作者理論的研究,也可以把他所有的影片作為一個單獨的本文來對待。同樣,影片中的單獨一個段落亦可認作本文。一個本文是通過對它的編碼的觀察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來加以讀解。
上一篇:西方文學·電影·新德國電影
下一篇:西方文學·電影·實驗電影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