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電影·實驗電影②
二次大戰以來繼歐洲20年代先鋒派電影之后以美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第二次實驗電影運動。這種電影主要是用16毫米膠片拍攝的短片,沒有傳統的故事情節,它是力圖在美學上標新立異的非商業性電影。從歷史上看,美國實驗電影運動是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繼續,因而亦被稱為有聲時代的先鋒派電影。2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美國已存在著實驗電影,但影片為數不多,如斯拉夫柯·沃爾卡皮其的《第9413號——好萊塢無聲配角的生與死》 (1928),照相師雷爾夫·斯戴納的抽象主義風格的《H2O》 (1929) 和《機械的原理》 (1930),瑪麗·艾倫·布特的 《光的節奏》 (1936)等。但總的說來這時還處在萌芽時期,并未形成一個運動或流派。二次大戰結束后,實驗電影有了新的發展,形成了一個以美國為中心,波及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實驗電影運動。這主要是因為: 一些歐洲先鋒派電影人士如漢斯·里希特、馬賽爾·杜尚和奧斯卡·費辛格爾等到美國后繼續進行實驗,在知識界開始發生影響。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推動下,一系列先鋒派影片,包括讓·谷克多的影片在美國上映,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興趣; 電影技術的進步,如質量高、價格便宜的16毫米膠片和輕便有聲攝影機的問世給個人制作活動提供了方便條件和可能性。另外,由出生在蘇聯的電影女導演瑪耶·德蘭(也是這次運動的代表人物) 首創的自己創作自己發行和放映的新方式,解決了實驗電影的出路問題。美國實驗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除瑪耶·德蘭外,還有肯尼斯·安格爾,格利高里·馬可波羅斯,寇蒂斯·哈靈頓,哈里·斯密士,惠特尼兄弟,弗蘭克·斯圖法契。這些人分屬實驗電影的兩翼: 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德蘭的 《白日的羅網》(1943)、《在地球上》 (1944)、《電影攝影機的舞蹈練習作》(1945),安格爾的 《焰火》(1945),馬可波羅斯的《心靈》 (1948),哈靈頓的《探求的片斷》(1946) 等,都是沉緬于夢境和幻想,具有濃烈的弗洛伊德色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斯密士則受費辛格爾的影響,拍攝了若干部手繪的抽象圖形影片,惠特尼兄弟在1943到1945年間也在《五次電影練習》中對抽象圖形進行了種種實驗,在舊金山活動的斯圖法契則組織了一系列“電影中的藝術”放映會,自己拍攝了《索薩里托》 (1948) 等影片,試圖把詩和電影在抽象主義的基礎上融為一體。5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的美國新電影和50年代末期開始出現的地下電影,是美國實驗電影的延續和發展。60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后,人們便很少使用“實驗電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稱之了。
上一篇:西方文學·電影·《休息節目》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布朗庫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