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喻托興《雄大中有幽細》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雄大中饒有幽細,無此則一笨伯。(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三)
【詩例】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尊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解析】
“雄大”,指詩歌情調的高遠、境界的開闊;“幽細”,指詩歌抒情的深微、韻味的輕倩。一味的雄大,便是粗豪、傖父、笨伯,因為詩歌是吟詠的藝術,不是喊口號。
陳子昂是盛唐時代來臨之際的先覺者,他的詩風,一方面傳承了六朝美文輕倩幽細的風調,另一方面,又得時代風氣之先聲,唱出了盛唐之音的雄健壯大的聲調。《春夜別友人》,正是被王夫之慧眼拈出的一個例子。我們讀這首小詩,首先感受到一種由弱而強,由低沉而高亢的情感旋律。試看“銀燭”與“金尊”的境界,何其幽渺,隨著琴瑟的樂音,心緒升展開去了,升展到離別的長路,升展到綿延的山川。當琴聲靜下來,萬籟無聲的時刻,我們和詩人同時感受到了春天夜景的寧靜高遠的美,無限的寧靜,無限的高遠。不,是春天夜色將盡、晨光將臨的那一頃刻的無限開闊、高遠的美。你看明月悄悄地沉下去,高大的樹影漸漸在晨光中呈現了;銀河也消失于晨光微茫之中,星光與曦光化為一片無邊的清瑩……。“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兩句,細細讀來,又幽美又高亢,有無限的曠邈與開敞,又有無限的幽隱與綢繆。王夫之說的“雄大中饒有幽細”,指全篇的風格,更是指這一句的意蘊。
陳子昂的名篇《登幽州臺歌》,也是一首雄大中有幽細的佳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何等蒼茫雄渾的宇宙情懷!“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在這往古來今、上下四方的宇宙大背景中,個人的生命何其幽渺,何其孤獨!然而正是有了這樣一種幽渺孤獨的生命體驗,才顯出了人類生命迎向博大與永恒的莊嚴與崇高,雄大中的幽細,正是這樣一種“偉大的孤獨感”。
唐詩中與此相稱的例子,如張若虛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如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等等。最幽渺的人類生命體驗,必然通往最開闊的人類精神的向上體驗。這就是詩與思在存在本體意義上的相通。
至于“雄大中有幽細”的另一層美學涵義,都是剛柔相濟的美學趣味。《易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中國美學中的剛柔相濟,來源于一種古老的生命哲學,是把宇宙自然中的和諧的節律,用來調節人的生命情感的和諧韻律。蘇東坡論書法之美,講“剛健含婀娜”(《和子由論書》),袁中郎論樓臺之觀,講“得水而壯,得山而妍”(《游岳陽樓記》),張宗子論徐文長之畫,講“蒼勁中姿媚躍出”,都可以與王夫之之論詩,相互發明。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擬喻托興《秾麗中帶沉郁》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擬喻托興《洗濯浮華》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