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雨后鄉間之晨》
作者為屬于抽象主義的至上主義畫家馬列維奇,《雨后鄉間之晨》 畫于1911年,畫家以立體主義手法創作的。這幅作品中突出的特點是把人物處理成圓筒形組成的雕塑式形象,人物外的環境被處理為一種機械式的風景之中,那樹木、房屋,以及用明亮等分的紅、白和藍色色相造型的地面,都顯示了馬列維奇的立體主義藝術風格。按照馬列維奇的說法,這幅作品證明了繪畫能夠完全脫離映象,或者脫離對于外部世界(不管是人物、風景或靜物) 的模仿而獨立存在的。但是,《雨后鄉間之晨》并沒有完全擺脫對外部世界的模仿,并且基本上還是有主題的繪畫。因而馬列維奇本人對這一矛盾的現象一直大為不滿,所以他曾宣稱:“我竭盡全力要從物體的重擔下把藝術解放出來……”。他在《雨后鄉間之晨》中所表現的就是把抽象帶進一種最后的幾何簡化中去,盡管這幅作品尚未完全做到這一點,然而這一主張是十分有意義的。正確的說,《雨后鄉間之晨》是馬列維奇走向絕對幾何抽象追求初期的作品,它說明客觀世界的視覺現象本身是無意義的,有意義的東西是感覺,因而是與環境完全隔絕的,重要的是要喚起感覺。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游客》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裸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