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弗里施
瑞士德語作家,當代著名的劇作家兼小說家。生于蘇黎世一個建筑師家庭,原籍瑞士,后來加入西德國籍。他早年學習德國古代文化,當過記者和建筑師,現為專業作家。1975年曾來華訪問。弗里施的早期小說如《于爾格·萊因哈特》、《我喜歡折磨我的東西,又名難處》(1943) 和 《賓,又名北京之行》 (1945) 影響不大,后改為創作戲劇。第一個劇本《圣·克魯茲》既寫過去又寫現實,似夢似真,富有浪漫色彩。鬧劇 《中國長城》 (1947),登臺人物有秦始皇、亞歷山大大帝、拿破侖、羅密歐、朱麗葉、唐璜等,極其荒唐,有人認為是他的代表作,然而真正為他贏得國際聲譽的劇作卻是《安多拉》
(1961),劇本控訴了法西斯迫害猶太人,并提出在這類罪行中誰是幫兇的問題。他的劇本還有《戰爭結束的時候》等。
弗里施的長篇小說《施蒂勒》(1945) 被認為是一部語言優美、想象力豐富的杰作,小說寫人的身份辯認問題,即一個人能否放棄原有的身份經歷而變成另一個人,這也是他喜愛的題材。《我的名字叫加登巴恩》里的主人公象換衣服一樣更換他的身份、姓名、經歷,由此體驗、表達其自身感受。他善于通過個人經歷描寫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現象,反映了所謂注定要毀滅的世界所帶來的痛苦。此外,他的日記形式的隨筆也同他的劇作和小說創作一樣,在現代瑞士德語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上一篇:西方文學·衣修伍德
下一篇:西方文學·德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