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風流派·西崑派
宋初的詩歌流派。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間,楊億等奉命于內廷藏書的秘閣中編纂大型類書《冊府元龜》,在修書之馀,所作酬唱詩篇甚多,由楊仁裒聚成集,根據西方崑崙群玉之山為古代帝王藏書之地的傳說,名之為《西崑酬唱集》,該派由此得名。宋初政治環境相對安定,經濟得到發展,社會呈現繁榮景象,貴族官僚征歌逐舞,詩酒唱和,遂造成艷麗詩風獲得發展之土壤,而自唐末以來影響較大的宗白居易詩的一派和宗賈島、姚合的一派,或平易通俗但有淺薄輕率之弊,或清幽精工然有枯寂狹窄之病,均引起不少有識者之不滿,于是標舉李商隱,提倡艷麗之風的西崑派乘時而起。該派領袖人物為楊億、劉筠、錢惟演,成員包括《西崑酬唱集》中的作者和爭相仿效的后進學子。其創作主張主要體現在楊億所作《西崑酬唱集序》中:“予景德中,忝佐修書之任,得接群公之游,時今紫微錢君希圣、秘閣劉君子儀,并負懿文,尤精雅道,雕章麗句,膾炙人口……因以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發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提倡雕章麗句,模仿前作。楊億還說李商隱詩“富于才調,兼極雅麗,包蘊密致,演繹平暢,味無窮而炙愈出,鉆彌堅而酌不竭,曲盡萬態之變,精索難言之要”(《皇朝事實類苑》引),肯定李詩的含蓄深邃。然該派學李商隱未得其精神,僅學些皮毛,只是因襲李詩的形式技巧,刻意模仿李詩的題目、詞語和典故。所作詩內容比較貧乏狹窄,主要寫內廷侍臣的優游生活和日常瑣事。不少作品缺乏真情實感,只是艷麗詞藻的雜亂堆砌,陳舊典故的重新編排而已,如集中的《淚》、《梨》、《柳絮》、《直夜》、《夜宴》、《禁中庭樹》等均是。該派詩造成宋初綺靡浮華詩風的彌漫,“楊劉風采,聳動天下”(歐陽修《答蔡君謨》),風靡達數十年之久。其模仿李商隱詩句之習曾遭人譏嘲:“楊大年、錢文僖、晏元獻、劉子儀,為詩皆宗義山,號西崑體。后進效之,多竊取義山詩句。嘗內宴,優人有為義山者,衣服敗裂,告人曰:‘吾為諸館職挦扯至此。’聞者大噱。”(《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二引《古今詩話》)石介抨擊楊億“窮妍極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纂組”(《怪說》中)。歐陽修倡導的宋初詩文革新運動亦以該派的浮艷詩風為撻伐對象。然西崑派也有一些內容具積極意義的諷諭之作,如楊億《漢武》、《南朝》,劉筠《漢武》等,某些藝術技巧,如音韻和諧、辭藻豐美,文字精巧等亦有可取之處,對改變五代以來詩風起有益的作用。田況《儒林公議》指出西崑詩“雖頗傷于雕摘,然五代以來蕪鄙之氣由茲盡矣”。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肯定該派詩“音節鏗鏘,詞采艷麗”,“綺織工致,鍛煉精警之處,終不可磨滅”,所論均有一定合理性。其詩對后來亦產生某些積極影響。“六一翁恐其流靡不返,故以優游坦夷之辭矯而變之,其功不可少,然亦未嘗不有取于崑體也”(張綖《刊西崑詩集序》)。王安石晚年也頗喜歡西崑詩,以為“字字有根蒂”(惠洪《冷齋夜話》卷四)。黃庭堅亦“乃獨用崑體工夫,而造老杜渾成之地”(朱弁《風月堂詩話》)。對西崑派未可全盤否定。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袁宏道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