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趙執信
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博山(今山東淄博)人。福建按察使、詩人趙進美之從孫。進美詩名甚著,執信淵源家學,少聰穎,工吟詠。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受到朱彝尊、陳維崧、毛奇齡等人的推重,訂為忘年交。詩壇領袖王士禛亦欲羅致門下。康熙二十三年,充山西鄉試正考官,尋擢右春坊右贊善。康熙二十八年,以國喪期間觀《長生殿》劇為給事中黃儀所劾,削籍。既歸,放情詩酒,所居因園,依山構筑亭榭,各極天趣。性好游歷,嘗逾嶺南,再陟嵩山、少室,五過吳閶、維揚、金陵,所涉及的范圍北起天津,南至廣州,包括今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江西、廣東七省,借游山玩水,探奇尋幽,以開拓心胸,排遣郁悶,憑吊勝跡,訪求知音。所到之處,冠蓋逢迎;乞詩文書法者紛至沓來。在南游期間,拜馮班墓,稱私淑弟子。自世宗雍正三年(1725)歸鄉后,遂不復出,晚年失明,自編其詩文著作。其詩注重表現現實生活。當時農民生活之困苦、農業勞動之艱辛、貪官污吏之盤剝、軍隊盜匪之橫行,多見諸于篇章。特別對農民所遭受的天災人禍有較為全面和深刻的描寫,如:《紀旱》、《久旱》反映了旱災為害之烈;《大堤行》、《碧波行》寫水災之恐怖;《紀蝗》、《后紀蝗》描寫了蝗災肆虐。還有一些作品寫到風災、雹災。詩人還注意到與天災聯系在一起的人禍,如:《木偶人》揭露尸位素餐的無恥官吏;《詛雨師》斥責那些掌握民命而又一味胡來的飲差大臣;《兩使君》諷刺只知搜刮民脂民膏的封疆大吏。其《甿入城市》寫出了百姓在天災人禍雙重逼迫下鋌而走險、進行暴動的情景,并揭示出官逼民反的合理性。詩中還有大量贈人懷友的篇什,從中不僅可見作者篤信義、重友誼的品德,而且保存了當時許多名流才士的史料。詩風近于宋詩,思路劖刻,格調清新,擅長賦體,其描寫必窮形極象而后止,力去浮靡,多盤空硬語,筆力沉摯,古體較為優長。執信論詩,反對王士禛的神韻說,認為在這種主張指導下所作之詩必是“詩中無人”;推崇馮班、吳喬,主張詩中有人,“必使后世因其詩以知其人,而兼可以論其世”(《談龍錄》)。這些論詩主張在當時有一定影響。著有《飴山詩集》二十卷、《談龍錄》一卷、《聲調譜》一卷、《后譜》一卷、《飴山文集》十二卷、《禮俗權衡》二卷等。《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一并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賦詩言志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趙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