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趙翼
字雲崧,一字耘松,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少聰敏,十二歲能屬文,日作文七篇,人皆奇之。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舉人。乾隆二十六年,以一甲三名成進士,授翰林編修,與修《通鑒輯覽》,歷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會試同考官。乾隆三十一年,授廣西鎮安府知府,有善政。時征緬甸,令赴滇贊畫軍事。乾隆三十五年,調廣州知府。次年,擢為貴西道。后以母老請歸,遂不復出。晚歲主講安定書院,以著述自娛,取唐宋諸家全集,再三展玩,尋繹各家得失,著《甌北詩話》。其詩與袁枚、蔣士詮齊名,亦相友善。翼為史學家,作詩亦好議論,多描寫歷史遺跡、詠史懷古之作,詩中往往表現其獨特史識。如:《驪山冢》云“祖龍原識長生假,正在求仙又筑塋”;《乾陵》中同情武則天,“臣仆不妨居妾位,英雄何必在男身”;《馬嵬坡》批評了以女人為禍水思想,“憐香不盡千詞客,招亂何關一美人”。這些見解都突破了傳統觀念。其詩中還有一些描寫人情世態的作品,善于用精練詩句揭露市井小人與趨炎附勢之徒的卑劣本質,諷刺極尖刻,如:“一生只見罌中粟,舉世爭趨飯后鐘”(《遣興》之三);“尺波將涸魚先散,一骨才投犬共爭”(《感事》);“往日肉膻趨螞蟻,只今樹倒散猢猻”(《感事》四首之一)。晚年還寫了許多反映兵燹民瘼、天災人禍的作品,如《憂旱》、《逃荒嘆》、《荒景》、《年饑》等。其組詩《京師樂府詞》描寫北京下層社會風習,不僅趣味盎然,也具有社會史料價值。其詩不以興象神韻或刻劃描寫見長,而在于議論。這些議論多帶情韻而行,具有感染力與說服力。張維屏謂其詩“發論太盡,于古人渾厚含蓄、一唱三嘆之旨,幾不復存。然胸中有識,腕底有力,眉開口爽,自成為有韻之文。且其所言,每如吾意中所欲出,讀至愜心處,似倩麻姑癢處搔也”(《國朝詩人徵略》)。詩風清晰明暢,宛如說話,不主一家,隨境而變,如袁枚所言:“忽正忽奇,忽莊忽俳,忽沉鷙,忽縱逸,忽叩虛而逞臆,忽數典而斗靡。讀者游心駭目,碌碌然不可見其町畦。”(《甌北集序》)有些篇什也流于浮滑淺露,枯燥無味。翼才思敏捷,一生勤于著述。除《詩話》外,尚有《廿二史箚記》三十六卷、《陔馀叢考》四十三卷、《皇朝武功紀勝》四卷,《檐曝雜記》六卷、《甌北詩集》五十三卷。《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傳》卷七二有傳。尚镕為作別傳。孫星衍為撰《趙甌北墓志銘》一卷。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趙執信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辛稼軒詩文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