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庾信
字子山,小字蘭成,原籍南陽新野(今屬河南),八世祖時徙家江陵(今屬湖北)。庾氏自南渡以來,“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宇文逌《庾信集序》),以仕宦與文學顯于世。父庾肩吾,梁簡文帝時官度支尚書,同時又是著名的“宮體”詩人。信天資聰慧,幼而好學,博覽群籍,尤通曉《春秋左氏傳》。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十五歲,侍昭明太子蕭統東宮講讀。中大通三年(531),晉安王蕭綱為皇太子,開文德省置學士,信與徐陵皆充其選。此時庾肩吾及陵父徐摛亦在東宮任職,父子一同出入禁闥,恩禮隆厚。信與陵才情煥發,文并綺艷,世號“徐庾體”,一時家誦戶弦,競相追摹。約當二十歲時入仕,初為安南府行參軍,轉尚書度支郎中。大同八年(542),出為郢州別駕,曾與湘東王蕭繹論用兵戰陣之事,倍受賞識。大同十一年,為通直散騎常侍,出使東魏,以文章辭令獲盛譽。返國后任正員郎,又為東宮領直、建康令。太清二年(548)侯景之亂,奉命率軍守橋,倉皇敗退。建康陷落,遂沿江西奔江陵。梁元帝在江陵即位,為御史中丞,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元帝承圣三年(554)四月,北上長安使西魏。十一月,西魏軍破江陵,從此被留不返,忍辱仕北朝。歷魏、周、隋三朝七帝,直至病死,在北方共二十八年。西魏時,累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入周,自司水下大夫、弘農郡守,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憲中大夫。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出為洛州刺史。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還為司宗中大夫,不久以病去職。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卒,年六十九。其文學創作生涯可分為南北兩個不同的時期,南朝詩今存不多,如《奉和山池》、《和詠舞》之類,流連光景,醉心聲色,思想貧乏,骨力亦弱。但長于詠物寫景,錘字煉句,調諧對切,斗巧出奇,推動了古詩向格律詩嬗變。入北以后所作,幾乎“篇篇有哀”,一則慚事異朝,難抑亡國之痛;一則思念鄉關,不盡身世之感。如《擬詠懷二十七首》,刮除麗藻,直抒胸臆,頗多不平之氣。他如《重別周尚書》、《寄王琳》、《寄徐陵》等,語短情長,也處處流露出對故人故土的依戀。后期詩內容充實,寫來亦沉摯質勁,不過早年的儷偶結習積重難改,總體風格依然與南朝的風華靡麗一脈相承。明楊慎說:“庾信之詩為梁之冠絕,啟唐之先鞭。”(《升庵詩話》卷三)庾信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可以此言為定論。明人輯有《庾子山集》。事見宇文逌《庾信集序》,《周書》卷四一、《北史》卷八三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康有為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得意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