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樊榭山房集
詩文別集。三十九卷,其中正集詩八卷、集外詩一卷,續集詩八卷、集外詩一卷。清厲鶚撰。正集乃鶚自編,其正集自序云:“仆少好篇詠,晚頗知難。三十年來所作,隨手棄斥,存篋中者僅十之二三,暇日編次古、今體詩為八卷,長短句二卷。譬之山謠村笛,雖無當于鐘呂之響,而向來所閱閑居羈旅,怡愉憂悴,歷歷在目。”詩按天干排列,由甲卷至辛卷,錄詩近千首。此編初刻于清高宗乾隆四年(1739)。正集的集外詩一卷為組詩《游仙百詠》、《續游仙百詠》、《再續游仙百詠》,凡七絕三百首,作于圣祖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六月,是其十八歲時作品。鶚編《樊榭山房》正、續二集皆未收錄。后同里陳鴻壽得到此組詩之抄本,刊刻流傳。此刻在仁宗嘉慶(1796—1820)、穆宗同治(1862—1874)、德宗光緒(1875—1908)間皆有翻刻本。續集亦鶚自編,其自序云:“仆詩前集(指正集),自甲午(1714)至己未(1739),凡二十六年,僅編成八卷。詞二卷附焉。己未至今辛未(1751),十二年來,復次第成續集如前之數,豈中年以往之作工于少時邪? 自念齒發已衰,日力可惜,不忍割棄,輒恕而存之?!崩m集亦按天干排列,由甲卷至辛卷,錄詩亦近千首。由其自序可知,作者對于早年作品刪削較嚴,對中年以后作品則相對較寬。作者于乾隆十六年辛未編成續集,未及刊刻完畢,第二年即去世。后在乾隆四十三年由汪沆刊刻傳世。續集的集外詩由汪氏后裔汪曾唯從地方詩集以及方志、筆記中采掇而來,并合以正、續詩集、文集、游仙詩三百首及《秋林琴雅詞》為一編,于光緒十一年(1885)刊刻出版,版藏于汪氏振綺堂。宣宗道光(1821—1850)、文宗咸豐(1851—1861)之間,吳江董兆熊曾將樊榭詩集正、續十六卷,加以箋注,以注典事為主。今人陳九思將董氏注文分別系于厲詩每篇之后,并將有關厲鶚的傳記資料,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國史文苑傳》、哀挽詩辭、墓志銘、軼事及繆荃孫重訂之《厲樊榭年譜》等,一并作為附錄附于書后,加以標點校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2年排印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格韻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歐陽文忠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