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李白和他的詩歌
研究專著。今人胥樹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本書具有作家評傳性質(zhì),無序跋,全書七章二十一萬字。第一章李白的時代和家世,敘述中除有主線突出的優(yōu)點(diǎn)外,且能夠注意政治、經(jīng)濟(jì)和文化的背景。第二章漫游生活的開始,從開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起,寫到他離開安陸北上游歷太原為止。第三章青春和歡樂的歌,集中評賞前章所述時期李白創(chuàng)作的詩,著重談了《江夏別宋之悌》、《荊門浮舟望蜀江》、《渡荊門送別》、《江行寄遠(yuǎn)》、《荊州歌》、《楊叛兒》、《白頭吟》、《長干行》諸詩,或引前人評論,或?qū)⒃娭莞迮c定稿比較,或剖辨李、杜同類題材作品之得失,行文靈活,頗能啟發(fā)思考。第四章北上東魯和三入長安,從所敘時間上上接二章,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明確提出李白三入長安說,并定李白第三次入長安為天寶十二載(753),對此作了初步考證。本章寫法仍是結(jié)合詩人經(jīng)歷和思想變化來論析其作品,對李詩特色有深入探討,并據(jù)以重新整理《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一詩,可聊備一說。第五章情感的升華,第六章情感的表現(xiàn),回敘北上東魯至三入長安時期的李白詩歌,方法是以之與其以前的詩相比較,并將本時期前后兩階段的詩相比較,五章著重談反映李白政治見解的詩,六章著重談描寫一般日常生活的詩。其中第五章涉及《行路難》、《蜀道難》、《日出入行》、《遠(yuǎn)別離》、《答王十二寒夜獨(dú)酌有懷》、《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jìn)酒》、《襄陽歌》、《古風(fēng)》等重要詩篇的主題思想,對向來有爭議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論證,尤其富于啟發(fā)性。第七章晚年:今日之日多煩憂,敘述李白于天寶十二載(753)離京南下以后的生活與詩歌,仍以游蹤為綱而創(chuàng)作為緯,最后以杜甫《不見》詩“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作結(jié)。本書正文以敘與論為主,而于章末注文中作考據(jù)辨析,參考大量歷史資料和前人見解,對許多具體問題(如《菩薩蠻》、《憶秦娥》二詞、《笑歌行》、《悲歌行》等均非偽作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著者熟習(xí)李白詩歌與史料,頗多真知灼見,且思想活躍,文字灑脫,故本書可讀性很強(qiáng)。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李德裕
下一篇:詩詞研究·李白研究在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