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梅堯臣傳
詩人傳記。今人朱東潤著。中華書局1979年出版。作者遵循把傳主放到時代中去考察的原則,力求如實地展示詩人性格形成、發展的時代,從而比較成功地塑造出一個憤世嫉俗、耿介亮節、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全書共分九章,循著詩人的創作道路,描述了從宋真宗到宋仁宗幾乎近半個世紀的時代風貌,從而為理解梅詩提供了充分的注腳。比如景祐三年發生宰相呂夷簡與天章閣待制范仲淹的斗爭,并以范仲淹的被貶告終。時為池州建德縣小吏的梅氏自然無法親身參與,但他卻把自己的愛憎傾向訴諸筆端,寫下了《彼鴷吟》、《靈烏賦》、《猛虎行》等詩篇,把范仲淹比作為老樹除去蠹蟲的啄木鳥和告人吉兇的靈烏,而以嗜血成性的猛虎隱喻呂夷簡。這就清晰地揭示了詩人在這場政治斗爭中的鮮明立場,也使讀者得以正確理解這些詩歌所寄寓的針砭現實的深意。其后如慶歷四年御史中丞王拱辰和集賢校理蘇舜欽之間的斗爭,皇祐三年宰相文彥博和御史唐介之間的斗爭,梅堯臣都因職位低微而沒有直接參與,但卻以自己的詩作表明了自己愛憎分明的立場。與此同時,該書還以傳主梅堯臣為中心,用大量筆墨刻畫了一代詩壇的風貌。宋初以“綴風月,弄花草”為能事的西崑派詩壟斷詩壇近半個世紀,歐陽修、尹洙、梅堯臣諸人最初在西崑派的影響下從事詩歌創作,由于梅堯臣少年時期曾有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遇,首先把農民的生活引入詩中,寫出了《田家》、《觀理稼》等明顯背叛西崑體的詩篇,從而取代西崑體的盟主地位,把詩壇導向別開生面的新境界。其后在嘉祐二年的考試中,由于歐、梅的擢拔,出現了新一代詩人蘇軾。正是蘇軾,極大地壯大了宋詩的聲勢,確立了宋詩在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這樣,該書以梅堯臣為中心,展示了從錢惟演到蘇軾這三代人的師承關系,也揭示了宋詩流變的過程。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梁甫吟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梅村家藏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