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唐才子傳
詩人傳記。十卷。元辛文房撰。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在朝中任省郎之職。有詩集《披沙集》,已佚。本書為最早一部唐詩人傳記專書。成書于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為著者早年所作。全書立詩人專傳二百七十八篇,附帶論及之詩人一百二十人。共述評初唐至五代較為重要詩家三百九十八人。大致依時代、科第先后排列。各篇內容大抵包括傳略、詩評、著作流傳情況及附論四部分。本書取材頗為豐富,采集史書、文集、筆記、小說之材料甚多,取材亦較可信。如二百七十八篇傳記中,即有一百二十馀篇采自《新唐書》,其中八十馀篇取自《新唐書》列傳、附傳,四十馀篇采自《新唐書·藝文志》之附注。對諸書均無見載者,著者即于詩人作品及他人贈酬詩中勾稽其生平行跡。本書保存有大量久佚唐人登科記材料,對考訂詩人生平事跡有一定參考價值。書中傳記詩評部分,涉及各家詩歌藝術成就及風格流變,多取前人舊評,參以己見。但著者于材料之采集運用方面,亦多有失誤,節錄舊史之處,亦間有割裂原文之弊。本書原為十卷,明修《永樂大典》將其全收“傳”字韻內。至清中葉,《永樂大典》“傳”字韻各卷適佚,十卷單刻本亦于國內失傳,四庫館臣遂于《永樂大典》殘存各卷雜引輯錄,得二百四十三人,附傳四十四人,厘為八卷,編入《四庫全書》。清光緒間楊守敬出使日本,意外訪得十卷元槧,黎庶昌以珂羅版據以影印,傳入國內。日本尚有據元槧翻印之“五山版”本、《佚存叢書》本。《佚存叢書》本傳入中國后,學人以《四庫》八卷本與之對校,先后刻印出數種,較佳者有三間草堂本(嘉慶十年,1805),《指海》本(道光二十二年,1842)。當代學者研究、整理此書者,日本有布目潮諷、中村喬合著之《唐才子傳之研究》(日本亞洲史研究會出版,1972)。國內有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中華書局,1987)、周本淳《唐才子傳校正》(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孫映逵《唐才子傳校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等。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唐人詩中所見當時婦女生活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唐詩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