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唐詩三百首
唐詩總集。六卷,或八卷。清孫洙及其繼室徐蘭英合編。孫洙(1711—1778),字苓西,號蘅堂退士,無錫(今屬江蘇)人。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歷官盧龍、大城、鄒平縣令,江寧教授。著有《蘅堂漫稿》。事見《梁溪詩鈔》卷四二及《名儒言行錄》卷下。徐蘭英,工詩善書,《清朝書畫家筆錄》有傳。孫洙有感于世傳童蒙《千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于是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兼及諸體,詩三百馀首,取俗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之意,因以名之為《唐詩三百首》。書成于乾隆二十八年,因其選詩雅俗共賞,成為家塾必讀課本,流傳甚廣,“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四藤吟社主人序》),在唐詩選本中影響最大。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編次,各體末均附樂府詩。收詩人七十七位,詩作三百馀首(各本篇數不一,有三百二十一首、三百十七首、三百十三首、三百一十首諸種)。所收詩人、詩體及流派均有一定的代表性。詩人上至皇帝、后妃,下至釋道、女伎、無名氏;既有杜甫、王維、李白、李商隱之類的大家,又不乏王之渙、金昌緒等存詩極少的詩人。同一詩人,也注意從幾種不同詩體來表現他不同的藝術風貌。此書為適應“家塾課本”之用,故所選之詩比較容易上口成誦,反映社會矛盾的詩相對少了一些。原書有江南狀元閣刻本、小石山房刻本、常熟黃氏藝文堂刻本。道光年間,有章燮、陳婉俊注本問世。章燮作《唐詩三百首注疏》,于名物典故詮釋外,兼疏解章句。此注有常州宛委山莊本、湖南學庫山房校刻本等,東海文藝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均有排印本發行。陳婉俊補注詩人小傳、名物典故等。陳注有餐花閣刻本、四藤吟社重刻本(增補杜甫《詠懷古跡》三首),文學古籍刊行社及中華書局曾據后本排印。今人新注不下十種,如朱大可《新注唐詩三百首》、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等。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唐才子傳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唐詩三百首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