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范純仁
字堯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宋名臣范仲淹次子,資質警悟,八歲即能回講所授書。仁宗皇祐元年(1049)進士,以父母老未仕,從仲淹門下士胡瑗、孫復、石介、李覯等游,頗增學養。仲淹卒,始以著作佐郎知襄城縣,遷襄邑縣,擢江東轉運判官,為地方官時多惠政。神宗朝,拜兵部員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因反對熙寧(1068—1077)新政,言安石變法妨民,被出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轉運使,歷轉和州、慶州。秦中方饑,純仁擅發常平倉以賑貸,全活者甚多,朝廷欲治其擅發之罪,逢秋豐收,民爭歸其欠,使者至,已無所負。后治以他罪,其就逮,民萬數遮道,至有自投于河者。黜純仁知信陽軍,移齊州,乞罷,提舉西京留守司御史臺。時司馬光等皆在洛,相約為真率會。哲宗初,宣仁太后垂簾,為天章閣待制兼侍講,除給事中。司馬光執政,欲盡改新政,純仁反對,主張革除其弊病較多的條款,并主張不必謀皆已出,否則諂諛公行,會重蹈安石覆轍。元祐三年(1088),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時吳處厚深文羅織新黨蔡確《車蓋亭詩》,以為謗宣仁太后,朝廷欲置之罪,執政中獨純仁反對,并言:“圣朝宜務寬厚,不可以語言文字之間曖昧不明之過,誅竄大臣。今舉動宜與將來為法,此事甚不可開端也。”(見《宋史》本傳)哲宗親政,以忤新黨執政章惇貶為武安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立,除觀文殿大學士,促入覲,以目疾乞歸。卒謚忠宣。純仁為人博大忠厚,性格夷易寬簡,其詩風雍容紆緩,類其為人。詩之內容多寫游宦生活,詩中時時以為吏之道自警,可見一位有責任感的士人心態。如《自警》、《寄李朝請》、《和吳仲庶春游海雲寺》、《和鄭通議青州范公泉》等,皆是此類作品。著有《范忠宣公文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范石湖詩集注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莆風清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