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朦朧
古代詩學概念。唐李嶠《早發苦竹館》:“合沓巖嶂深,朦朧煙霧曉?!痹妼W風格的“朦朧”,指的也是這種視覺美感。它恍恍惚惚,依稀莫辨,虛虛實實,撲朔迷離,正如王國維所比喻的:“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人間詞話》)“隔”是隔著一段時空距離,若遠若近,乍明乍暗,這是詩得以“朦朧”的主要原因?!半鼥V”,首先表現在景物渲染的影影綽綽,空空濛濛,若即若離,似明似暗。李商隱的詩就有這種特點,如寫月色:“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華吹斷月中香。”(《無題》)寫雷聲:“巴雷隱隱千山外,更作章臺走馬聲?!?《柳》)“朦朧”還表現在情境構置的迷離恍惚,出沒無方,似隱已見,如幽非藏。如《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痹妼懙萌鐗羲苹?,極富感染力。又如白居易《花非花》詩,起首“花非花,霧非霧”,即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詩人取喻于花與霧,通過讀者自己的豐富想象來填補藝術空白,來暗示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事物難持久長?!半鼥V”還指情思表達的窈窈冥冥,虛虛實實,似是而非,即近又遠。寫景是為了抒情。景中無情,則景失去氣氛;情中無景,則情流于粗魯。景朦朧,情朦朧,情景交融,委曲綿邈,方得“朦朧”之致。情景缺少委曲綿邈,“朦朧”則失之淺薄而無厚味。但委曲綿邈過于深邃奧幽,“朦朧”就變成了“晦澀”?!半鼥V”與“含蓄”相近,兩者都追求涵蘊婉轉,但“朦朧”主要指外觀,“含蓄”是指內藏。有含蓄,不一定要求外觀朦朧;外觀朦朧則必求內有含蓄,否則徒具軀殼,一無詩味。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有正味齋詩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朱淑真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