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詩有五格
古代詩學概念。指詩的五種格調,見唐釋皎然《詩式》:“詩有五格:不用事第一,作用事第二(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黜入第二格),直用事第三(其中亦有不用事而格稍下,貶居第三)有事無事第四(比于第三格中稍下,故入第四)有事無事、情格俱下第五。”不用事,即作詩不用典故。皎然以“不用事”為第一格,仍是發揮鐘嶸論詩主旨。《詩品序》說:“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又說:“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皎然以“作用事”為第二格,是指運用了典故的詩。但據其自注這一格中還包括沒有運用典故但立意不高的作品,那么,皎然列“不用事”的第一格,其中當含有對立意的肯定。《詩式》“重意詩例”條說:“但見情性,不睹文字,蓋詩道之極也。”鐘嶸也重視立意:“每苦文繁而意少。”“直用事”,指用事直露,濫用典故。如同鐘嶸批評的“殆同書鈔”或“質木無文”。這一格中還包括沒有用事但格調低下的詩作。“有事無事”,指詩有典故而無內容。這一格略同《詩品》批評的一種風氣:“競須新事,爾來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第五格是指詩不但有用事而無內容,而且更無情性和品格。皎然說:“洎西漢以來,文體四變。將恐風雅寖泯,輒欲商較以正其源。”《詩式》列五格,可知是有感而發。皎然生活在中唐時代,競用僻典風氣漸盛,“掉書袋”、“獺祭魚”者日眾,所以皎然要正本清源,并救以意、情、事、格等方面。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詩如禪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法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