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白華山人詩說
詩話著作。清厲志撰。厲志,字心甫,一字駭谷,號白華山人,定海(今屬浙江)人。諸生。工書善畫,詩學李太白,有《白華山人詩鈔》。《白華山人詩說》二卷,主要從學詩角度表明詩學見解要不離“學古”一旨。如云:“凡人作詩須求與古會,勿急與今通。急與今通,必絕與古會,而今終亦不通。”他所謂“古”,指唐以前:“推思王及《古詩》第一,陶、阮、鮑、左次之,建安、六朝又次之,唯少陵能兼綜其意與氣,太白能兼綜其情與韻。”所以他一再說,“今人就李、杜學,必不能便為李、杜”,“不必學諸公,學諸公所學可也。”皆要人取法乎古。但古今的含義又非截然不變,“此須活看,古之中亦有今在……如漢、魏以逮陳、隋,漢、魏、晉、宋是古,齊、梁、陳、隋是今。全唐之詩,初、盛是古,中、晚是今”。主張古體要學“古之古”,即漢、魏;近體要學“古之今”,即唐詩。他認為古詩之美,主要有四,即意、味、氣、韻,而尤重視“氣”之培蓄與運用。詩人首先要有一種“真氣”、“靈氣”。他不同意王士禛“唐詩主情,宋詩主氣”的區分,認為“唐詩亦正自有氣,宋詩但不及其內斂耳”。“氣”亦有需要摒棄者,如“猛氣”,厲志自述每以登山浩歌、大叫大哭之渲瀉手段而使其平;氣與意等美的因素要調度運用得好,詩便能去“猛戾之病”:“今人作詩,氣在前,以意尾之;古人作詩,意在前,以氣運之。氣在前,必為氣使;意在前,則氣附意而生,自然無猛戾之病。”此外如“古氣”、“氣勢”等,皆津津樂道之。有《清詩話續編》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登金陵鳳凰臺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百尺梧桐閣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