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粉霸王》
【本書體例】
諸葛青云著。94章,77萬8千字。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8月版。
江湖中盛傳一支歌謠:“人皮雙煞虎皮裙,七劍三魔一暴君,紅粉霸王烏指女,銷魂鬼域是氤氳。”此謠排列出了當世武林十七名絕世高手的名號,他們正正邪邪,相繼粉墨登臺。
河南伏牛山中日月山莊莊主金振明七十壽宴上,“伏牛三雄”以所探武林至寶“日月雙珠”下落的秘訊作為壽禮獻上。坐下烏騅馬的“紅粉霸王”項小蕓為阻止氤氳教獨霸武林的陰謀得逞,亦來拜壽,勸金不要與該魔教同流合污。金慨然允諾。
小蕓離山莊,路遇掌斃猛虎、生擒巨熊的獵人虞大剛,為其陽剛之美所懾,暗生愛慕之心。二人同赴“七劍”之一劉季的“鴻門宴”,卻因劉乃氤氳教屬下,罷宴而去。不意虞應白猿投劍的招喚斷然別項,匆忙間相約于5月團聚華山下棋亭。小蕓惱怒疾走,揮霸王鞭誤傷“神行酒丐”艾皇堂,始知虞大剛即武林十七絕之一的“虎皮裙”,心中愛恨交織。
黃河龍門峽,女扮男裝稱名虞小剛的項小蕓同金振明等武林高手會齊,氤氳教武士投激流取出日月雙珠,卻又為副教主夏侯彬搶得,揚言要以此篡教主之位。艾皇堂示意小蕓不要插手,促使氤氳教內訌。
項小蕓據“人皮雙煞”之一畢勝青的線索,賺得“小迷樓主人”送她和畢往見氤氳教主赫連匡,暗探虛實。之后,商定硬攻氤氳教總壇銷魂堡的辦法。
為尋“酒丐”,項小蕓登華山下棋亭,遭人暗算墜崖,被虞大剛施神功接抱懷中,二人互吐相思之情,項方知那日虞是應師父“一劍先生”公孫明所喚,受命翦除為害武林的氤氳教。而劉季實系公孫好友,打入氤氳教以備內應。
項、虞、“酒丐”同闖銷魂堡,雙方斗陣,虞大剛連連傷斃入教的“七劍”之中的“追魂劍”、“南劍”和夏侯彬。教主赫連匡獲悉夏侯的反心,將其制住。不料夏侯之友“二魔”之一的賈振金施毒,毒倒正、邪雙方眾豪士。賈正欲解救夏侯之時,赫連匡在劉季幫助下脫困,以氤氳化血指使夏侯化作血水。“二魔”臨死前拼力一掌,致赫奄奄一息。劉季露真實身分為項、虞等解毒,赫始知劉才是真正叛教之人,吐血而亡,氤氳教眾四散逃亡。項小蕓火燒銷魂堡。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嶗山玄吳真人之劣徒皇甫方網羅氤氳教余孽,創神武門,狂言要血屠武林。虞大剛奉師命隨銀衣少女黃一萍而去,意在探查神武門內情。項小蕓再生誤會,憤然欲與大剛絕交。心緒闌珊中如約同棄惡從善的“暴君”艾鳳翔結為金蘭,相伴而行。艾激斥項小蕓因對虞大剛之情而自暴自棄。
項小蕓連闖大力瘟神、九幽羅剎數關,直撲皇甫巢穴,立意除惡。在嶗山遇虞大剛一行,得知黃一萍乃虞之師妹。前嫌盡去,二人合力對付神武門。
皇甫偽裝成重傷的公孫明,企圖誘殺虞、項等人。玄吳真人嫡傳弟子凌磊出言示警后硬接皇甫一掌。虞以達摩三劍刺死魔頭。皇甫余黨或改邪歸正,或四散逃遁,魔蕩亂平。
一年后,華山。公孫明等人為虞大剛和項小蕓、黃一萍操辦婚事,俠侶終結龍鳳緣。江湖一片升平景象。
此部作品著意塑造了女中豪杰項小蕓的形象。首先,作者竭力烘托項小蕓的霸王本色。以項的性格豪邁,生平一切動作與男子無異,故扮男裝,俊美超俗,卻毫無脂粉之氣等例,述其性格富陽剛之美;以項的生平嫉惡如仇,殺人如草,只是意所當為,怕何刀山劍樹、虎穴龍潭,縱有天大麻煩,也敢毫不考慮代人受過地擔在肩上等例,述其磊磊正氣;以項的為查明氤氳教所在地,勇闖金風寨、淫尼庵,置危險于不顧,接受艾鳳翔為她剜肉療毒,絲毫不動聲色等例,述其剛強之本;以項的機智巧言,說服“暴君”艾鳳翔從善,誘得“小迷樓主”吐露氤氳教真情,巧為氤氳教廣樹強敵,利用“烏指女”對她假扮的男兒虞小剛有意,傳素巾以示提防夏侯彬,挑起魔教內訌等例,述其大智大謀之才。如此種種,為讀者樹立起了一個女霸王的形象。其次,作者又竭力渲染項小蕓的紅粉之質。在這里,作者突出了項的高傲心性及純情至意。如項初見“虎皮裙”虞大剛,即為之傾心,但惱虞的傲骨,偏要更傲之,為掩飾遭虞冷遇后的凄然含淚之色而憤憤狂奔,發誓不再理虞;她對虞大剛魂牽夢繞,可謂為伊消得人憔悴,卻又不愿向他低聲下氣。在山谷中遇虞的坐騎黑虎,心知虞近在咫尺,想見卻又矜持,不肯招呼。無奈虞大剛天生鐵漢,粗獷有余,細致不足,偏偏不解風情,領略不透項小蕓要他先表示俯首的少女驕矜心意,累得項惱言:你以為我當真看中了你!可實實在在的是她想將虞的身影從腦海中驅走,這身影卻越陷越深;當虞大剛偕黃一萍隱去后,項又妒又恨,尋艾鳳翔出氣,一路上對艾吆三喝四,喜怒無常,令艾忍無可忍。似此這般,女性慣使“小性”的通病,處處回護自尊的微妙心理,被描寫得淋漓盡致,為讀者潑灑出了霸王的女兒之質。作者傾力構置了項小蕓“紅粉霸王”的雙重性格,如此便豐滿了女主人公的形象,令人讀來有滋有味。
此外,小說對“酒丐”的幽默玩世,“扁鵲”莊七的執拗機智,虞大剛的憨直豪爽,夏侯彬的深謀遠慮,赫連匡的陰毒狂傲,皇甫方的梟勇冥頑,刻畫得也較入情入理。即如寫皇甫臨終前仍狂呼死于暗算,對手勝之不武,自己仍乃武功天下第一,長笑氣絕,較好地勾勒出了野心勃勃,傲視武林的一代梟雄的性格。
作品刻意附會古史。以項小蕓暗喻楚霸王,以虞大剛暗喻虞姬;以項火燒銷魂谷潛意楚霸王焚掠阿房宮;以黃一萍之姓,潛意張良當年得黃石公授書而崛為西漢三杰之一,為劉邦出謀劃策,終迫項羽困垓下,走烏江,兵敗自刎,黃姓系項姓克星,由此堂而皇皇地帶走虞大剛,使項小蕓怒火中燒。如此等等,巧作安排,構思新穎。
此部作品先后編造出項小蕓、虞大剛等除氤氳教和滅神武門兩條主線,如是便又穿插出悟元老僧與了凡師太之情怨,赫連匡、凌磊之身世,無心師太同中州大豪之恩仇等諸條副線,雖然多姿多彩,畢竟源頭不整,事義嫌散,露出較多針縫線綴的痕跡。似此呼應不周,缺乏一氣呵成之力,使文章的氣勢不免略減。
上一篇:《紫龍珮》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紅衣俠女》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