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研究· 現當代: 《詩經》研究的新紀元·《詩經》音韻
《詩經》是用韻的樂歌,是音韻學家考證上古音韻的主要材料。關于《詩經》音韻有葉音與本音兩種不同解說。葉音說始于宋代吳棫,盛于朱熹。明代焦弱侯《筆乘》和陳第《毛詩古音考》始駁葉音說之誤,以 《詩經》為本證,以 《易經》等與《詩經》同時代的典籍為旁證,開啟了對《詩經》本音的科學研究。清代為《詩經》音韻學研究的鼎盛期。清初顧炎武《音學五書》將古韻分為10部,即東部、支部、魚部、真部、宵部、歌部、陽部、耕部、蒸部、侵部。其后江永《古韻標準》將古韻分為13部,段玉裁《六書音韻表》分為6類17部,孔廣森《詩聲類》分為18部,戴震《聲類表》分為9類25部,王念孫《經義述聞·致李方伯書》分為21部,江永誥《諧聲表》分為21部,章炳麟《文始》分為23部,黃侃《音略》分為28部。
王力 《詩經韻讀》認為 《詩經》的韻部應分為29部(戰國時代30部),即陰聲9部:1.之部ə、2.幽部u、 3. 宵部ô、 4. 侯部o、 5.魚部a、6. 支部e、7. 脂部ei、8.微部əi、9.歌部ai;入聲11部:10.職部ək、11.覺部uk、12.藥部ôk、13. 屋部ok、14. 鐸部ak、15. 錫部ek、16.質部et、17.物部ət、18.月部at、19.緝部əp、20.盍部ap;陽聲9部: 21. 蒸部əng (冬部ung)、22.東部ong、23.陽部ang、24.耕部eng、25.真部en、26.文部ən、 27. 元部an、 28. 侵部əm、29.談部am。當今學者多從王力之說。
上一篇:詩經研究·現當代:《詩經》研究的新紀元·《詩經》詞匯
下一篇:詩經研究·《詩經》創作的文化背景·三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