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春秋詩話
詩話著作。清勞孝輿編撰。勞孝輿,字巨峰,一字阮齋,南海(今廣東廣州)人。少受知于經(jīng)學(xué)家惠士奇,與何夢瑤、羅天尺、蘇珥齊名,世稱惠門四君子。乾隆初試博學(xué)鴻詞科不遇,以拔貢歷官貴州龍里、畢節(jié)、鎮(zhèn)遠諸縣,卒于任所。有《阮齋詩文集》。《春秋詩話》五卷,系取《春秋傳》中之涉《詩》者,分賦詩、引詩、解詩、拾詩、評詩五類而疏解之。賦詩,引詩,本于《左傳》原義;“解詩”則系本書特撰之名,據(jù)卷前小序釋義,“左氏傳《春秋》”,即“解詩也”。具體言之,即是指引詩中一部分得到直接說明的作品(“就詩作解”)。如《碩人》,《左傳》有云:“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這是“解以其題”;《左傳·昭公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晉侯問于士文伯……公曰:《詩》所謂‘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者’,何也?對曰:不善政之謂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謫于日月之災(zāi),故政不可不慎也。務(wù)三而已,一曰擇人,二曰因民,三曰從時。”這是對所引《小雅·十月之交》中兩句詩(按《毛詩》原文“彼”作“此”)的“解以其事”。另有“解其大旨”、“訓(xùn)詁其字義”、“大暢其詞而另辟一解”、“斷取其義而不泥其文”等,俱屬解詩。“拾詩”則指《左傳》中所記之軼詩,“評詩”則錄吳季札觀樂一篇充之。全書各卷體例略同,每于引文之后,復(fù)作按語,以申己論,如比較毛傳說《詩》之詳于時事和《左傳》說詩之遺于時事,而謂“左氏博學(xué),不逮毛公”。有《叢書集成初編》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春日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曾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