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鋪陳終始,排比聲韻
古代詩學概念。原是唐元稹對杜甫長篇古詩、排律的風格的描述。其《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評李白、杜甫詩風之異同云:“余觀其(李白)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辭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元稹稱杜甫詩“上薄風騷,下該沈宋”,“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今人之所獨專矣”。此即后來秦觀《韓愈論》所謂杜、韓“集大成”的觀點。元稹認為杜甫于詩歌各體“能所不能,無可不可”,而李白所長則僅為恣縱的樂府歌詩。故他特意拈出杜甫“大或千言,次猶數百”的長篇古詩、長篇排律加以對比。杜甫長篇古詩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等,于紀行中感慨時事,抒寫情懷,穿插議論,形成縱橫馳騁、波瀾壯闊的宏偉結構,此即“鋪陳終始”之謂。而另一些長篇排律如《行次昭陵》、《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審李賓客之芳一百韻》等,起伏轉折,波瀾層疊,辭藻綺合,屬律精切,即所謂“排比聲韻”。這兩類長詩不但在體制上、規模上別開生面,可以說前所未見,而且體現了中唐以后以文入詩、以學問入詩的新的發展趨向。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錢惟善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長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