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錢惟善
字思復,號曲江居士,又號心白道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長于毛氏詩學,強記而多才。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鄉試,試題為《羅剎江賦》,三千考生中惟惟善引枚乘《七發》證羅剎江即錢塘之曲江,大為試官稱賞,由是知名。官至儒學副提舉。張士誠據吳,退隱吳江之筒川,又移居華亭。入明后,與王逢、陸居仁等均以遺民自居。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卒。與楊維楨、陸居仁同葬干山,人稱三高士墓。其詩以七律為工。陳旅序稱惟善詩“妥適清茜,娓娓乎有唐人之流風焉”(轉引自顧嗣立《元詩選》);《詩談》稱“錢惟善鍾湖山之秀而發于詩,故多秀句”(轉引自《元詩紀事》)。其集中《正月十六日游湖上》、《晚雨過白塔》、《極目亭》等詩,都是清秀之作。陳旅又指出惟善詩未嘗不議論,而不像宋人詩之議論。其詩有議論而歸于形象之中,自不同于道學家之說理詩。晚年詩作常有哀愁之情,即使面對杭州景物,也是“凄涼猶自覺繁華”(《雨后登吳山過城隍廟眺望》),這與他作為遺民的心境有關。有十首《西湖竹枝詞》,瞿佑認為“皆佳作”,其實僅“阿姨住近段家橋”及“錢湖門外”二首較好。所著有《江月松風集》。《新元史》卷二三八有傳,又附見《明史》卷二八五《楊維楨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錢儀吉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鋪陳終始,排比聲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