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太平廣記
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第一部總集。成書于宋代太平興國三年(978),由李昉、扈蒙、李穆等文臣奉宋太宗之命編輯。全書依類編次,共五百卷,目錄十卷。內容多取自漢至宋初的野史傳記和小說家著作,具體包括各種地理、方志、史傳、小說、宗教等文獻。書前有一“引用書目”,羅列書目約四百余種,大多在篇末注明原書出處。在這些引書中,屬于小說類的大約有一百六十余種。全書按作品的題材分九十二大門,一百五十余類,有“神仙”、“方志”、“報應”、“草木”等類,作者在編輯作品時,一般尊重原著,較少修改。書中所載大多是各式各樣的神怪故事,其中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報應三十三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還有道士、方士、草木鳥獸等內容,都具有志怪小說的性質。
《太平廣記》引書廣博,為后代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宋代以前許多失傳的古籍如六朝志怪小說和唐代傳奇的眾多作品現在只能在《太平廣記》中見到,如《李娃傳》、《東城老父傳》、《長恨歌傳》等名篇就是靠本書得以流傳。同時有傳本的書也可以用《太平廣記》來校勘輯補,如《集異記》、《博異志》、《玄怪錄》等書。還有一些失傳的古籍如《談藪》、《啟顏錄》等在本書中均存有佚文。自從《太平廣記》問世之后,唐代小說的單行本不被人注意而逐漸散失,當時的話本、雜劇、諸宮調就選取此書的一些著名故事作為題材,加以敷演,至元明清時代戲曲以此書的篇章為素材進行創作的更是層出不窮,小說方面如明人小說選集《綠窗女史》、《剪燈叢話》、《王朝小說》也收入了很多《太平廣記》的作品。所以說《太平廣記》在中國小說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對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特別是宋以前的文言小說有著重要作用。
《太平廣記》成書之后,因卷帙浩繁,又非文學亟需,沒有立即刊印,宋代多以抄本流行于世,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無錫人談愷根據抄本加以校補,重新付梓,始得以廣泛流傳,以后印本逐漸增多,出現了多種刻本,191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汪紹楹點校本,以談刻本作底本,并采用多種版本互校,重新加以校正注釋,成為目前最通行的版本。
上一篇:古代教育·太平天國教育
下一篇:圖書編輯出版·太平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