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趙文哲
字升之、損之,又字璞庵、璞函。上海人。賦才英敏,少有詩名,與王鳴盛、錢大昕、吳泰來、王昶、黃文運、曹仁虎等相唱和,號“吳中七子”。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1762),高宗南巡,召試,獻詩,賜舉人,授內閣中書,入直軍機處,受到大學士劉統勛、于敏中等人賞識。因與王昶、紀昀等泄漏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將待罪事,被削職。適逢尚書阿桂總督云貴,奏請文哲為掌書記,許之。尋從副將軍阿里袞進征緬甸,后以功復授戶部主事。乾隆三十八年(1773),從溫福征小金川,駐營木果木,兵敗而卒,贈光祿寺少卿。文哲享大名于時,王鳴盛嘗言:“今日江左詩人,當以趙損之為第一”。(見《梧門詩話》)其詩沉著工麗,特別是從征之后作品,蒼涼悲壯,凡蜀、滇山川之險怪、風俗之俶詭、可驚可怖之事,皆借詩以傳之,如《冒雨行老秧田道中聽啼猿滿山率而成詠》、《大風過芝草白榕諸灘》、《烏石灘》、《猛拱土司進四象詩》、《十二月十三日斑斕山紀事》皆為此時期代表作品。其早年作品風流旖旎,頗具標格,如:“幾日田田碧一洼,空亭倚遍石欄斜。池塘人靜影臨水,風露曉涼香勝花。未許沖波依舫屋,最宜聽雨隔窗紗。分明載酒重游處,兩板紅橋綠半遮。”(《荷葉》)著有《媕雅堂詩集》十二卷、《詩續集》四卷、《娵隅集》十卷、《別集》六卷、《詞集》四卷。其中《媕雅堂詩集》為出征前作品,《娵隅集》為出征時作品。《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傳》卷七二有傳。王昶為撰墓志銘、吳省欽為撰墓碑。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資江耆舊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超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