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又名《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甲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書七言律》、《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甲集七言律》、《唐才子詩集》、《圣嘆選批唐才子詩》、《金圣嘆選批唐詩六百首》。唐詩七律選本,八卷,清金圣嘆編撰。此書成于清順治十七年(1660),選詩五百八十五首,精講詳析。編撰者別有《杜詩解》,因尊杜而此書不選杜。選詩重點在晚唐李商隱(二十九首)、許渾(二十三首),其次中唐王建(二十一首),晚唐溫庭筠(二十首),中唐劉長卿(十七首),中唐楊巨源、晚唐韋莊(各十六首),盛唐王維,晚唐杜牧、趙嘏、劉滄(各十五首),中唐劉禹錫、晚唐吳融(各十二首),晚唐陸龜蒙(十首)。其馀一百三十一人選詩皆十首以下。初、盛唐僅選一百首,中唐一百九十二首,晚唐多達三百零三首。徐增《而庵說唐詩》云:“七言律已經圣嘆選批,盡此體之勝。”評詩以“分解”法,將七律前兩聯稱“前解”,后兩聯稱“后解”,每首詩分析、批評、論說亦分前后兩部分。詳者如串講,略者僅只言片語。側重藝術分析,議論形式技巧,講究起承轉合,不乏高見卓識,亦時有牽強謬誤之處。為一部重要的唐詩七律選本。有清木刻本兩種及清宣統三年(1911)上海國學扶輪社石印本,皆八卷。上海有正書局鉛印本七卷(將卷二“魚庭聞貫”改稱“圣嘆尺牘”,移至書后為附錄)。198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施建中、隋淑芬整理校訂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貞一齋詩說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貴遠賤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