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宛雅三編
地方詩總集。二十四卷,末三卷為詩話。清施念曾、張汝霖編纂。《宛雅》初編、二編后又歷百年,宣城人能詩者眾,編者感到有重新纂輯宛詩的必要。張汝霖云自己“不揣譾陋,竊附前人表微之意,矢志再續(xù),愚山(施閏章)先生曾孫竹窗適有同心,相與廣搜考訂,始癸亥(1743),訖己巳(1749),越七歲,乃得成書。以前刻為初編,續(xù)者為二編,今續(xù)為三編,俾后之君子,繼此續(xù)之,以至于無窮也”(轉(zhuǎn)引自梅穀成序)。全編錄詩一千四百零一首,作者二百七十九人。此編乃補(bǔ)鼎祚、閏章之初、二編所遺。首錄唐羅立言、李咸用、汪遵三人作品;五代與宋補(bǔ)四人,元代補(bǔ)五人,明代補(bǔ)三十人,清代錄二百一十五人。錄詩最多者為施閏章(一百八十六首),其次為梅庚(八十六首)、李彥用(五十五首)、袁啟旭(五十首),沈壽民、梅磊、蔡蓁春、高詠等各三十馀首。最后附有閨閣、羽士、釋子與妓女作品。卷二一為聯(lián)句、逸句,卷二二至二四為詩話。所收為歷代詩話、筆記、方志中對宣城人詩作之評論。入錄作者皆有較詳盡的傳記與評論,對于“奄棄未久”之作者,其行誼為鄉(xiāng)人所共悉,書中亦“備采輿言以載”(見《凡例》)。這些不見于其他文字記載的文獻(xiàn)資料,十分珍貴。有乾隆五十年(1785)西阪草堂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宋訥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屈賦通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