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垓下歌
漢詩篇名。項羽作。始見于《史記·項羽本紀》,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收入卷五八《琴曲歌辭》題為《力拔山操》。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駐軍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兵少食盡,劉邦軍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以為楚地盡失大勢已去,遂起飲軍帳,慷慨悲歌而作此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漢書·項籍傳》:“有美人姓虞氏,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彼木湓娛惆l(fā)了項羽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懷。首句氣勢不凡,內蘊豐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既反映出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本紀》)的稟賦特點,又濃縮了他在反秦斗爭中叱咤風云名冠諸侯的半生功績。續(xù)后三句一個大轉折,于感慨哀嘆中表露了窮途無奈的悲哀心情。詩歌情意沉摯,雄放中交織著凄婉,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特定心態(tài)。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三曰:“項王不喜讀書,而《垓下》一歌,語絕悲壯?!睋?jù)《樂府詩集》題解,后世《虞美人曲》“亦出于此”。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圭塘欸乃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城中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