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袁桷
字伯長,慶元鄞縣(今屬浙江)人。童時即以能文稱,先后拜戴表元、王應麟、舒岳祥為師。部使者舉茂才異等,授麗澤書院山長。元成宗大德(1297—1307)初,程鉅夫等薦為國史院檢閱官,進十議,升應奉翰林文字,遷待制,拜集賢直學士。英宗至治元年(1321),遷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1324—1328)初,辭歸。泰定四年(1327)卒,謚文清。朝廷制冊、勛臣碑銘,多出其手。著有《易說》、《春秋說》、《清容居士集》。元代中期文壇上,袁桷頗為活躍,人視其文字如圭璋珠貝,愿一睹之而不可得。其論詩,推崇“唐人風調”。在其各體詩作中,以七言絕句最能體現學唐之痕跡,如《晚訪仲章不遇》,寫得工整雅致,意境優美,語淡而意濃,確有唐人風調。其五言古峭,但喜說理,兼受晉人玄言詩影響,這在他的《舟中雜詠十首》中表現得較明顯,往往由景物而悟理。七言古詩則不同,流利順暢,頗多警句。他曾到上京,寫過一些歌詠塞外風光的詩作。《元史》卷一七二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袁枚詩選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裘萬頃